全球經濟環境低迷,次貸危機,油價、物價持續上漲,冰雪、地震……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今年上半年中國車市表現令人驚訝,全國汽車銷量達到518.22萬輛,同比增長18.52%。其中基本型乘用車(轎車)銷售266.76萬輛,同比增長16.72%,盡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9.2個百分點,仍然超過預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之前的預測是2008年全年汽車銷售將達到1000萬輛,同比增長12.58%;其中乘用車產銷730萬輛,同比增長14.4%。
與恐慌的股市相比,汽車市場表現出良好的抗跌性——這不一定就意味著車市中充斥了大量頭腦發暈的消費者。
影響車市的因素很復雜,在各種對于今年上半年車市的分析中,有一個被忽視的因素:那就是2008年是中國政府換屆年,從過去的數據來看,政府換屆對汽車尤其是轎車市場拉動明顯(見表1)。
我國人大、政府、政協官員的選舉為五年一個周期,1998年、2003年和2008年都是政府換屆年,縣級以上黨委任期也是五年,2002年和2007年為黨委換屆年。今年人大、政府、政協換屆之前,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從地方到中央已經進行了黨委班子大換屆。
而從表1中可以看出,轎車市場的兩個波峰出現在2003及2006年。換屆年也就是換車年,新官不愿穿舊鞋走老路,是一種不言而喻的慣例。
近幾年,中國乘用車的增長率至少都保持在GDP增長率的1.5倍以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無疑是外界一直強調的私家車需求的釋放,而GDP的增長同樣能夠帶動政府財政支出。此前的報道顯示,中國政府汽車采購金額近年呈上升趨勢,2006年政府用于公務車采購的財政支出達700億元,公務車市場占據汽車市場份額高達10%~15%,在轎車特別是中高級車市場肯定遠遠不止這個比例。公務用車已經成為各級政府最重要的行政支出之一,上至大中城市下至縣城鄉鎮,各級政府官員的各種類型公務用車在2006年底已經達到400萬輛。
在汽車廠商眼里,公務用車一直是中國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私人用車、出租用車三分天下。公車采購涵蓋了市場上所有產品類型,包括救護車、清潔車等行業用車,以及最重要的轎車和越野車。
這部分市場對整體車市的調節功能很強。例如,去年越野車進口需求高漲,累計進口14.22萬輛,同比增長64.91%。這其中不排除其中一部分是由私人購買,作為第二輛家庭用車,正如越野車在美國市場的主要用途,但不應忽視的一點是去年8月底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根據該法的要求,各地政府紛紛撥出專項資金配置裝備,其中就包括采購越野車作為救援指揮車。
另外,桑塔納、捷達、君威、雅閣、奧迪等經典車型,能夠在中國將生命周期延長到10年甚至20年,也是因為公車市場的特殊性。政府是一個強大而且“異常理性”的消費者,不像私人車主那樣喜歡時尚,追捧新車。
大額采購,再加上公務車對于區域市場的示范作用,業內早就有“得公務車市場者得天下”的說法。但今年的情況又有特殊。汶川大地震帶來了可能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5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當前抗震救災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央國家機關今年的公用經費支出一律比預算減少5%,用于抗震救災,其中還特別提到要嚴格控制公車購置,暫停審批黨政機關辦公樓項目。
這必然會給汽車市場帶來嚴重影響,實際上冷風已經開始吹進車市。7月份的數據顯示,全國轎車銷售36.08萬輛,比6月下降16.78%。其他不利因素的負面效應將會在未來幾個月完全顯現出來,產銷1000萬臺的年度目標看起來困難重重。率先入冬的當然是奧迪、君威、凱美瑞、雅閣等這些市場上的“主流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