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新三國演義》
新的商業模式通常都是由新公司來創造并發展的,但這并非是因為傳統公司不了解或者沒有接觸到這些新的商業模式。恰恰相反,大型傳統公司一度對新商業模式開創甚多,而且時常走在行業前列。但是這類公司很少能夠真正開創一個時代。原因很簡單,一個成熟的公司往往缺乏把創新實時商業化的力量源泉。因此,諾基亞可以在1996年就討論智能手機的創新,摩托羅拉也對銥星念念不忘,但這類創新很明顯缺乏實時商業化的原動力——這與新公司將創新積極商業化的沖動,正如天平的兩端,在產業發展前進的道路上輪流居于主要地位。
可以想到,未來的許多年里,必定還是新公司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成熟的公司逐漸蒼老,或者在注入新血液后才能開始創新。商業的發展正在于前前后后的從業者不斷自省和創新,才能讓整個行業始終不停止前進的腳步。 新浪網友 程 蟬
管窺奧巴馬“變革”之路對亞洲的影響
11月4日,民主黨人巴拉克·奧巴馬當選為美國歷史上首任非洲裔總統。奧巴馬曾經在不同場合多次疾呼,美國“變革”的時刻已經來臨。除了美國本土,中國作為美國第二大債權國以及十分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有必要研究其未來可能涉及的“變革”路徑。
從目前來看,在稅收政策“濟貧”為要、產業政策多管齊下的同時,奧巴馬的貿易政策更多地帶有“保護社會”的狹隘傾向。此前的競選過程中,奧巴馬多次強調要挽救美國人因全球化逐漸“流失”的就業機會,并對某些妨礙美國經濟走勢的貿易協定予以堅決抵制。
在實際操作層面,奧巴馬政府有可能的舉措是:修改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便將新增工作崗位更多地留在美國;將貿易補貼放寬至服務業,增加這一領域的抗風險能力,提振服務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度;中止某些企業的稅費減免,尤其是那些向海外轉移工作機會的企業,與此同時,獎勵為本國國民提供更多就業的雇主,提倡全美企業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奧巴馬政府嚴格執行上述貿易政策,將對亞洲國家尤其是中、日、韓等國形成嚴重打擊,這些地區面臨經濟進一步下探的壓力。
但是,奧巴馬的貿易“變革”也未必會惠及美國民眾。未來奧巴馬政府如果高筑貿易保護壁壘,隨著符合往日生活水準的中低端產品供給逐漸減少,美國國民的生活成本也將日漸上升,最終損失的還是苦苦掙扎在衰退漩渦中的美國全體國民的福利。因此,需要特別補充的是,受限于真實世界的復雜因素,政治人物的實際行動與其競選承諾總會有所不同,奧巴馬也不會例外。我們不必過于擔心奧巴馬政府趨向貿易保護主義。盡管全球化加劇了國際間的貿易摩擦,但自由貿易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對于這一點,奧巴馬政府將不得不予以審慎、明智的考量。 南京讀者 蔡亮
松下收購三洋:餡餅還是陷阱?
11月7日,松下電器發布公告稱,松下已取得三洋電機株式會社同意,收購其控股權。合作的細節將于12月或在協被達成時宣布。
三洋電機從2006年開始奉行“丟車保帥”。2006年,三洋的電冰箱部門賣給了海爾;2007年,其信用卡等金融部門賣給了GE;2008年手機部門賣給了日本京瓷公司。同時,三洋迅速轉型到太陽能電池、新型充電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上,實際上變成了一家“新能源”開發公司。此外,三洋還保留了部分中間產業,如洗衣機、電視業務等,在適度投資的同時把生產重點轉移到了中國。經過三年轉型和重組,三洋在2007財年終于實現了贏利,但隨后在2008年卻遭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再次重創。雖然其第三季度財報尚未公布,但從三洋第二財季報告顯示,凈利潤僅為44億日元(約合4400萬美元),利潤下跌67%,僅為去年同期的1/3。因此趁早轉售是最好選擇。
曾經風光無限的三洋電機何以江河日下直至“賣身”?三洋的產品其實并不差,差就差在品牌營銷上。中國是三洋的主要市場之一。近兩三年,曾作為三洋家電在華三大支柱業務的彩電、冰箱、洗衣機和曾雄踞國內微波爐行業高端的三洋微波爐,長期面臨品牌拉動力式微、銷售逐漸下滑、戰線不斷收縮的困境。但三洋的管理模式仍根深蒂固,甚至傲慢與偏見,并且過于偏執技術。三洋總部不想再加大投入力度來改變,過于保守,總想在觀望中求得生機。
而對于松下來說,是要試圖利用購并戰略實現1+1>2的好處。松下收購三洋,是看重三洋旗下潛力看好、世界第二的太陽能鋰電池業務,而不是夕陽日下的家電業。因為三洋是整體打包發售,松下只好照單全部接受。通過并購,松下不僅可在家電領域減少一個競爭對手,也可在新能源研發上成為日本乃至世界的老大,為今后保持繼續發展的實力奠定厚基。廈門讀者吳 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