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的技術領域,大家關注的是摩爾定律和提高生產率,是處理器的速度和內存的容量,而新技術則是以提高生活質量為核心
10月8日,芯片商AMD宣布將分拆成兩家公司,一家專注于處理器設計,另一家則負責生產制造。分析師普遍認為,這是AMD在財務壓力下剝離制造業務的前奏,據AMD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它背負的債務高達53億美元,而擁有的現金只有16億美元。
之前的4月份,由飛利浦半導體部門獨立出來的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宣布,與移動通信芯片商意法半導體整合雙方的無線業務,組建一家合資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居高通和德州儀器之后,排在全球無線通信業務第3位,意法半導體將擁有新合資公司80%的股份,此舉意味著恩智浦繼飛思卡爾(由摩托羅拉分離而來)之后也退出了移動通信行業。
據悉,恩智浦還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組織機構的重新設計,旨在集中優勢資源于恩智浦具有更高的創新產品市場份額和更強市場領導地位的領域,可能會整合或關閉4家工廠,并對總部和技術研究部門進行“瘦身”,節省下來的成本預計每年會達到5.5億美金。“我們要面對一個近10年從來沒有遇到的困難時期,幾周前,我們又重新規劃了未來10年的發展計劃。”恩智浦高級副總裁兼CTO、荷蘭人Rene PenDJllg de Vries說,“現在全球經濟正經歷著動蕩,但我們有信心度過這一時期。”
事實上,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整個半導體(IC)行業正在發生歷史性的整合與變革浪潮,其中的玩家們都被卷入一場“瘦身”或“圈地運動”。
恩智浦是飛利浦50多年前創建的半導體公司,它為電視、機頂盒、智能識別應用、汽車等電子設備提供智能芯片,2007年公司營業額達到63億美元(包括手機及個人移動通信業務)。據Ren e介紹,瘦身后的恩智浦將專注于汽車電子、智能識別、家庭娛樂和多重市場半導體業務四個領域。2004年,恩智浦在上海成立CBIC創新中心,致力于在顯示處理及驅動、電視和互連多媒體(家庭、個人和汽車娛樂系統)三大消費業務領域創造和提供世界級解決方案。如今,中國是恩智浦最大的單一區域市場,有超過2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
2000年以來,半導體行業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從1999年占企業收入的12.3%,上漲到2008年的18.1%,預計2011年會占到20%。“在這個趨勢中,我們看到我們必須停下腳來,因為這個趨勢對于每一個行業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Ren e說,研發投入不斷攀升的結果是“贏者通吃”,“必須要做市場的領導者,這樣才能給市場上的產品定價,也才能引導創新。”
恩智浦決定有所為有所不為。“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這個世界的發展趨勢到底是什么樣的。”恩智浦看到,人們正從追求“快節奏生活”轉變到追求“高品質生活”,因此,過去在技術領域,大家關注的是摩爾定律和提高生產率,是處理器的速度和內存的容量,“而新技術時代則是以提高生活質量為核心,比如說如何使筆記本電腦耗電更低,這需要一些傳感器和微處理器”。
“老的技術更貼近硬件,新的技術則更綠色、更貼近人。”Ren e舉例說,未來食品包裝袋里可以內置半導體元件來監控食品的溫度、濕度和PH值,以提醒消費者食品還可以存放多久。這個“縫隙市場”(nichemarket)有多大呢?全世界每年被扔掉的過期食物價值達到350億美金。
過去幾年中,恩智浦已經面向上述方向在自我更新。現在,它的產品中不再使用鉛、汞和鎘,每平方厘米芯片的耗電量降低了近50%,其熒光燈控制芯片替代白熾燈每年可減排5億公斤二氧化碳,它的GreenChip技術可以省電90%,達到理論上最高值。目前,在醫療保健領域,恩智浦正在做早期的開發;環保領域已經推出了GreenChip產品;汽車領域已經可以進行智能交通管理,還正在研制面向未來的智能鑰匙。
1984年就加入半導體行業的Ren e,20多年間目睹了這個行業的起起落落。經歷了2001年網絡泡沫破裂后銷售收入一年下降25%的困難時期,在他看來,經濟危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謹慎地花錢和做好準備,“因為你知道,市場一定會回暖”。
《商務周刊》:我們知道,大概以2001年為界,在此之前半導體行業呈現出周期性比較強、增長率比較高的特點,但那之后,半導體行業的周期性相對不強了,進入到穩定增長的狀態。是發生了一些什么變化,使得半導體行業的周期性相對消失了?
Ren e:總的來說,這個行業經歷了50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成熟期。過去增長幅度較大,現在有所平穩,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行業更加成熟了,所以會更平穩的發展;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半導體行業現在在研發、制造方面的投入相當大,所以在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謹慎;第三,行業增長率在2000年以前達到了14%,所以很多企業會涌入這個市場來尋找利潤,但現在的增長率是7%,這個增長雖然很可觀,但對于新的投資者來說就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所以這個行業呈現了穩定發展的趨勢,還有一個原因是,以前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殺手級應用和產品,能夠使得這個行業出現大幅度的波動,比如說一開始出現的PC,后來是手機,再后來是便攜式媒體播放器等。接下來會有什么呢?不管是什么,唯有它們出現,才會引起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再度起伏變化。
《商務周刊》:最近AMD分離了它的制造和研發,恩智浦將來也會朝著無晶圓廠半導體企業發展嗎?
Ren 6:我們既是有晶圓廠也是無晶圓廠的生產商。其實我們會對技術進行歸類,第一類是以摩爾定律為基礎的技術,第二類是非摩爾定律的技術。在前一類技術比如原來的CMOS芯片業務方面,我們早就是無晶圓廠的廠商了,我們是和臺積電(TSMS)、新加坡特許半導體(CharteredSemiconductor)這樣的代工廠合作,他們幫助我們制造晶圓產品。在第二類滿足特定需求的芯片領域,我們是有晶圓廠的廠家,我們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地都有工廠。
《商務周刊》:恩智浦放棄了自己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業務,專注于像汽車電子、智能識別、家庭娛樂和多重市場半導體業務等領域,請問恩智浦為什么要退出移動通信市場?
Ren e:我們退出這個市場主要是從領導力來考慮,因為如果想在這個市場保持領導地位,我們必須有大量的研發投入,但現在對于我們來說這是很難做的。現在這個市場的引領者是高通和德州儀器,而我們的研發費用只有他們的一半。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想在這個行業保持領導地位是很難的。現在恩智浦和意法半導體進行了合并,這樣對于我們來說就有了一些競爭力了。
《商務周刊》:我們知道從摩托羅拉分離出來的半導體企業飛思卡爾也退出了通信行業,專注于汽車電子等領域,請問半導體公司們是不是都處在一個逐漸走向專業化的趨勢中,專注于各自比較擅長的細分市場,而退出那些自己成不了行業前兩名的領域?
Ren e:現在市場上確實出現了行業細分的現象,而且垂直分工越來越細,大家都希望自己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做到最好。舉幾個例子來說,比如說微控制器領域,大家可以看到意法半導體等在做這個事情,那么處理器的領域像三星、日立都在做,還有在無線領域也有這樣的發展趨勢。我們預計在兩年之后,還可以看到在其他的行業也有這樣的整合趨勢。為什么有這樣的驅動力?其實就是現在的研發成本在增加。我們看到同樣的發展趨勢在其他的行業也出現,比如說石化行業。
《商務周刊》:同時我們知道半導體行業在技術上有另一個趨勢,就是集成化,即很多的應用和功能到最后都需要集成在一個單芯片中。那么,剛才說到的企業的專業化趨勢跟產品的集成化趨勢之間,會不會有一定的矛盾?
Rene:這是個很好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到行業整合本身沒有意義,整合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差異化。比如說一個針對特定領域的應用,這個應用可能是和現在已有的其他應用結合起來,結合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可以帶來一些讓我們產生差異化的因素,有了這些因素才可以占領市場。比如說數字電視領域,我們的目的是使它有最佳的畫面質量,這個特點就是我們關注的最核心的內容。除此以外,我們當然還會整合其他的技術和功能,比如說接口技術、內存和其他標準化的功能,但我們真正向客戶強調的我們與其他人的差異之處,會是非常好的畫面效果。
《商務周刊》:最近蘋果公司CEO喬布斯接受訪問時說,在數字家庭娛樂領域,他和比爾·蓋茨都曾經嘗試過為客廳開發一個了不起的產品,但直到目前,他們都失敗了。從半導體行業看這個事情,您有怎樣的觀察?
Rene:我想這主要在于大家對于這個市場的認知態度的重大差異。我們用電腦的時候身體會前傾,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會后仰,這其實就是態度的差異。我們在家里可能會做不同的事情,比如說會看電視或者是看一場電影,但是我們在使用PC的時候是為了工作、發電子郵件。所以,想要把生產力和在家里面的娛樂、休閑結合在一起,這中間確實有一個鴻溝,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才能逾越。
《商務周刊》:您是說IT行業的企業對于娛樂業的理解不夠深刻嗎?
Rene:可能是娛樂行業有更多的內涵,或者是在娛樂行業需要對消費者有更深的了解。比方說,我們想想我們的父母,對他們來說PC過于復雜了,我們的父母屋子里可能都擺著一臺電視,但是他們不會有電腦,即使有電腦也不會上網,更不會無線上網。最后一點也很重要,就是畫面質量,因為個人電腦很難實現像電視那樣好的面質。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字攝像領域使用的是專用的數字處理器,而這些數字處理器和我們電腦里面使用的通用處理器的品質是大為不同的。
《商務周刊》:我們看到像英特爾這么強的企業這些年來也無法撼動高通和德州儀器在通信行業的領導地位,半導體產業中的行業鴻溝是否特別巨大?
Ren e:我認為你談到的鴻溝并不是在技術上,而主要是思維上的鴻溝。為什么這樣講呢?技術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家企業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就,會有它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現在它想征服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在完全不同的領域有完全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完全不同的市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