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案的多方博弈:誰是最大的贏家?
在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下屬企業協議收購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HK1886)的交易中,形式上的參與者是收購方可口可樂的下屬公司和被收購方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實際上的博弈者是可口可樂、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公司和分別占據第二、三大股東地位的法國達能、美國華平,以及眾多社會公眾股股東。沒有他們的參與,此項完全收購的交易不可能完成。
人們容易形成這樣的認識誤區,即企業收購兼并行為肯定是一方獲利、一方受損。其實進入21世紀以來,企業收購兼并的結果不僅僅表現為有勝有負的零和博弈,更多出現的是“雙贏”乃至“多贏”的局面。在我看來,此次匯源股權交易中,涉及交易的各方就都是贏家。
可口可樂:贏在收購優質企業,有助產品結構改善
作為這場交易的收購方,可口可樂應該是做了一筆合算的買賣。如果收購成功,可口可樂便增加了一個包括果汁成品罐裝以及銷售的經營實體,擁有了一個在中國飲料業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品牌。
眾所周知,可口可樂是今天全球飲料業的強者。但可口可樂目前也面臨重大的挑戰。以可樂類為主的碳酸飲料主要成分為糖、色素、香料及碳酸水等,含有大量糖分,過多攝入易致肥胖癥。另外,由于常飲碳酸飲料不利于人體骨骼發育健康,目前美國大部分中小學的自動售賣機里已經禁止銷售可樂類飲料。這些問題使可口可樂在美國本土的銷售增長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數據顯示,過去幾年可口可樂在歐洲和美洲地區年銷售增長率從9%降到了2%,其美國本土已下滑為1.5%。
可口可樂必須調整產品結構以應對這一問題。有數據表明,在美國超市所出售的飲料中,超過2/3是果汁飲料,其中100%純果汁因為營養豐富最受歡迎。可口可樂把目光投向果汁飲料、投向中國的匯源,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匯源:贏在溢價出售旗下部門,把握收益和發展機遇
作為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此次交易中得到的實惠也是明顯的。可口可樂對“中國匯源果汁”的全資收購出資達到25億美元,折合約189億元港幣。相當于收購公告發布前一天“中國匯源果汁”市值的3倍,為其上市發行價的2倍,如果此項交易能夠成功,匯源集團借助股權交易將獲得其中的74億元港幣。
新浪網調查顯示,有近80%的網民反對此次收購,認為匯源被收購是在消滅民族品牌,作為企業家,朱新禮這一行為是不負責任的。應該說,網友們對國家經濟和民族品牌的關心是值得敬佩的,但在這一過程中,有一誤解必須澄清,現在的輿論普遍認為“匯源集團被完全收購了,朱新禮拿著一大筆錢財走了”。實際情況是:總部設在北京的匯源集團還在,朱新禮還執掌著匯源集團經營發展的舵輪。而匯源集團借助出售所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匯源果汁的股權,獲得了較好的投資收益,回籠了充足的資金,以支持集團的整體發展。

匯源集團不僅借助溢價出售旗下經營部門獲利,還借此與可口可樂公司商定就果汁原料采購與配送方面進行合作,著力于實現借助可口可樂的全球物流配送體系,擴大果汁原料、成品果汁的生產規模和覆蓋地域,全面融入全球飲料市場的戰略目標。如果說,可口可樂是贏在對中國市場的進入方面,是贏在未來;匯源集團所贏得的則是擺在眼前的現金流量和資本收益,已經贏在了現在,同時又謀求借助可口可樂全球運營體系的輔助進入國外市場,著眼于把握未來的發展機遇。應該說,在與跨國企業的經營博弈中,中國本土企業匯源集團不僅沒有落于下風,在整體的布局謀篇上似乎還略勝一籌,原因其實很簡單——它在果汁飲料市場中的能力。
其他股東及社會公眾股:贏在投資回收成功,收益回報豐厚
根據2007年的有關資料,法國達能集團、美國華平集團、全球三大發展銀行之一的荷蘭發展銀行以及香港惠理基金等在匯源中都有較多持股。其中法國達能和美國華平這兩家公司相信國內企業經營者及社會公眾已經不再陌生,近幾年他們頻頻在中國出手投資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謀求分享企業在成長壯大期間的利潤成果。這一次,借助可口可樂的參與,兩年實現收益翻倍,上述股東也成功實現“套現”,完成了資本“退出”或投資價值增值的目標。他們贏在對項目可行性的準確把握和對企業經營前景的正確判斷基礎上,得到預期的投資回報理所當然。
相信香港的“中國匯源果汁”其他社會公眾股股東也是滿意的。他們購買匯源果汁的股票,不排除可能有支持大陸企業的情結,但更多持有的應該是投資國內知名企業所屬上市公司能夠贏利的信心。這次交易證明,匯源沒有讓他們失望,特別是在目前全球金融風暴風雨欲來、證券市場投資者信心動搖之際。
由此看來,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交易實現的是多贏,但筆者以為:最大的贏家應該是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因為它們通過轉讓下屬子公司,實現了有形資產的增值和無形資產的價值變現,在目前經濟形勢微妙、全球金融面臨危機的時候獲得了堪稱空前的投資回報。如果運用得當,他們將爭取到加快完成新的產業布局的機會。而他們與可口可樂公司全球合作的約定,將促進企業加速發展壯大,擁有了由國內知名企業向著名跨國企業轉變的可能。
匯源:能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最大的果汁生產商匯源集團也已經走過了16年的發展歷程。如今一次舉世關注的企業購并行為,引發了各方面對匯源能否實現持續發展的探究。筆者以為,由于企業訴求的變化,其經營愿景以及由此決定的經營戰略必然發生相應變化,值得大家關注。
當初的起點——為“賣不出去水果”的農民解困?
在匯源集團的社會責任報告和有關媒體的報道里,我們經常能看到朱新禮提起他當年從縣機關出來辦企業時的想法:“從出來創業的那一天起,就想能夠為農民做點事。”
面對果農無法賣出積壓在自家倉庫的水果,聽到果農說“賣不出去就自己吃”的無奈話語,朱新禮當初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希望通過生產果汁,解決鄉親們賣果難的問題”。
企業成立以來,朱新禮帶領匯源建成了一批果品加工基地,滿足了對幾十種果品的加工需求。目前匯源集團已經在山東樂陵、安徽碭山、河北保定、山西萬榮、重慶萬州等地相繼建設了30多個基地,用實際行動解決了農民“賣果難”的問題。事實證明,在匯源的帶動下,一些地區的農村初步解決了本地或山區果品積壓、運輸困難和賣水果成本高、收益不確定的問題。
一個匯源工廠一年能消耗1億斤水果,這無疑是中國農民的福音。2008年7月,匯源又在廣東惠東縣設立工廠,一期項目租賃使用80余畝國有土地及其附屬廠房,配置6條飲料灌裝線,生產經營果汁飲料和純凈水;二期準備新建工廠,從事芒果、荔枝等熱帶水果的榨汁、冷藏、鮮銷業務,同時經營溫帶水果的果汁飲料,總投資達1.75億元。它給當地果農帶來的果品就近收購和銷售價格方面的好處當然不言自明。
如果僅以此作為企業的奮斗方向,從某種程度上說,匯源和朱新禮已經實現了當年的目標。也正因為如此,有人開始質疑匯源在企業收購行為結束后下一步行動向何處去。有報道指出,朱新禮希望成功地溢價出售中國匯源果汁,是為了謀求所謂“華麗的轉身”——間接喻示匯源在套現之后的走向可能“不再負責任”。
在解決了一些地區農民“賣果難”問題的同時,匯源已經成為國內果汁企業的排頭兵,匯源和朱新禮是否會因為已經完成其最初的基本使命而收手或轉行?這是很多人希望知道的。筆者前不久在新浪網上看到朱新禮9月6日面對媒體的一段視頻。就下一步“匯源”發展方向,他也給出了答案:“我的夢想就是把果園種植和果品加工業做大做強。”
現在的起點——完善“產業鏈”, 把果品加工業做大做強
我個人以為,把果園種植和果品加工業做大做強,意味著一個新的起點已經初步明確——即加大對原料產地選擇、果品篩選、成品收購和加工環節的投入,在果蔬產業加工的上游形成優勢地位,探索建立并完善果蔬加工產業合理的產業鏈條。
果蔬業加工的產業鏈條涉及產品生產、收購、運輸、集散及加工,從整個果蔬業加工業發展來說,它至少包括品種選擇、種植優化、無污染的果品生產、運輸、收購以及果蔬汁無菌加工、灌裝等環節。
從朱新禮的回答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匯源不能僅滿足于在果汁灌裝和銷售的下游環節獲得成就,更要力爭在產地、原料、產品品種和果汁深加工等上游環節形成優勢。應該說,這表示匯源開始了一個由中國果汁企業中的強者向中國果蔬產業強者的轉變。對于匯源來說,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到來。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飲料行業正在成為中國成長最為快速的行業之一。據《2008—2010年中國軟飲料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咨詢研究報告》統計:2006年,中國軟飲料制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360.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4.64%;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1449.52億元,同比增長28.26%;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02.36億元,同比增長25.35%。2007年1—5月,中國軟飲料制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650.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7.11%;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714.25億元,同比增長27.18%;實現累計利潤總額62.43億元,同比增長37.20%。軟飲料行業已由品種單一的汽水類主導發展為包括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蔬菜汁等十大類、品牌上千家的市場,其中果汁、蔬菜汁等產品供求增長迅猛,帶動行業內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如前所說,在美國,超市出售的飲料中超過2/3是果汁飲料,100%純果汁最受歡迎。雖然多數中國消費者仍喜歡直接食用新鮮水果,但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人們對果汁飲料的接受度也在急劇上升。在全球范圍內,果汁飲料正在逐漸成為飲料類消費主流的觀點已經得到普遍認同。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水果的深加工仍處在起步階段。中國的水果種植面積約1.5億畝,年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17%,但實際加工量不到水果總產量的10%,與水果資源開發的需求不相符。尤其從全球角度看,在果汁、蔬菜汁加工方面,中國的果蔬產業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品牌上,都處于較低水平。盡管匯源在100%純果汁的生產經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整個行業的水平局限說明在這一領域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匯源去做。市場要求匯源發揮優勢,建立健全果蔬業加工產業鏈,帶動中國果蔬加工產業的發展。
新的歷史起點——探究中國現代化農業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模式
我認為,現在的匯源應該在“把果園種植和果品加工業做大做強”的起點上進一步提升,承擔起歷史和市場賦予的新責任。
所謂“新的起點”,在這里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企業創辦16年后成功的創業者和經營團隊再次起步的平臺高度——企業發展面臨歷史性的轉變;第二、企業收購行為完成后,匯源在獲取市場認可和巨額資金回流之后的戰略選擇高度——打造和完善“產業鏈”;第三、借助產業經營的成功經驗,探究中國現代化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的高度——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助力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

中國農業的問題集中表現為現代化農業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其中,新農村建設問題取決于現代化農業的實現。從匯源來看,為促進農業現代化發揮示范作用,至少面臨著產業運營模式、企業經營模式、全國原料和加工基地布局和產品結構等方面的問題。
在果蔬品產業運營模式方面,匯源可以嘗試建設工業型果蔬品生產基地,引導農民自愿加入,根據當地土地、山嶺、丘陵、光照、溫度等環境條件選擇適合的果蔬品種,推廣一體化經營,將果樹種植和荒山綠化結合,在一些偏僻、多山、窮困的地區大力推廣山林種植和山貨加工,帶動那里的特色經濟發展。
在企業經營方式方面,匯源可以嘗試與地方政府、農場合作建設農產品基地,采取吸收當地農民加入產品基地職工隊伍,將分散、個人或家庭形式的生產引導到程序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方式上來。爭取形成規范化的生產作業,防止生產加工過程中出現攙雜使假現象或質量失控問題發生,提倡健康產品理念,堅持企業誠實經營,探究科學有效的質量保障機制。
在區域發展方面,匯源已經悄然開始了在產業上游的戰略布局,建議匯源不僅在中原地區和南方地區,更應該考慮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的果蔬品基地建設問題。
匯源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變。不久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經批準了匯源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掛牌,匯源也提出了“科技助推現代農業”的口號。這意味著它正在發生由生產型企業向科技型企業的轉變。這是國家扶植匯源的一個實質性舉措,是鼓勵匯源在新起點上走科學發展、現代化發展之路的一個標志。
昨天的匯源,曾經利用果品資源的收購、加工,幫助中國部分地區的農民脫貧;今天的匯源,正力圖借助產業投資在一些地方建設新型的果蔬產業基地,促使農村產生產業結構和地區經濟的變化;明天的匯源,是否可以通過果蔬產業模式方面的探索和企業標準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的標桿作用,帶動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在推動中國現代化農業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方面發揮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