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跌到5港元的中石油、跌到2.8元的中國電信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嗎?至少比中投公司花巨資買美國證券而損失慘重強許多吧
雷曼兄弟香港公司一位剛剛離職的高管到北京來,話題繞不開我們共同深陷其中的金融危機。但他更感興趣的是三中全會農地改革的政策。在他看來,這項改革一旦啟動——比方說光允許農民宅基地流轉,就將極大地提升中國經濟的內需比重,極大加快中國城市化進程,進而為中國未來十數年的經濟持續高增長提供巨大的原動力,“就像股市規律,熊市總會結束,而牛市重來時,那些被錯殺的好股票一定會迅速漲起來,中國真可能成為全球危機過后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暗淡的煎熬歲月里,丟去飯碗的這位香港朋友讓我們感到一股罕見的欣慰。
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場合強調:“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影響有限”,“中國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與此對應的政策轉變是“審慎靈活的經濟政策,保經濟增長穩定,保金融市場穩定,保資本市場穩定”。而中央三中全會強調擴大內需的增長模式是要有一系列配套的財政金融政策跟進的,如果再加上農地改革這項巨大的變量措施的逐漸展開,中國經濟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獨立行情”。
但宏觀經濟的切實好轉取決于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步驟,也即前途光明但走向光明需要一個并不短暫的過程。而讓資本市場確認宏觀經濟走出谷底要有時滯性。在此“時滯性期間”股市依然會黯淡,依然會讓我們備受煎熬。因而改變經濟政策并不必然地意味著能夠救贖股市。
改變經濟政策進而促動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是救股市的基礎,是股市長期轉好的保障,而應對短期的市場崩潰,還得從能有立竿見影之效的改變供求關系的政策入手。

既然我們的領導人確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并且隨著經濟政策、措施的調整和實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趨勢會更好,那么目前已經具備“晴雨表”功能的中國股市如此低迷,便是非理性的,改變這種非理性的認識首先得政府出手。比如政府完全可以組建幾千億的平準基金,大量買入能反映中國經濟真實狀況的上證50指數股,或者通過大宗交易買入具有投資價值的“大小非股”;一旦政府帶頭買,相信公眾會跟著買,實現中央號召的“財產性收入”,而“大小非”也不會再非理性拋售。若說平準基金馬上組建有困難,還可以讓中投公司在香港大量買中H股、紅籌股。已經跌到5港元的中石油、跌到2.8元的中國電信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嗎?至少比中投公司花巨資買美國證券而損失慘重強許多吧?
這樣拿真金白銀入市改變供求關系,才會讓資本市場相信“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歐美政府組織數萬億美金救市,至今尚未見效,是因為他們的經濟正在走向衰退;而我們拿出數千億人民幣救市對應的是基本面尚好的經濟,我們遲遲不出手的理由何在?
保經濟、保金融、保資本市場,這“三?!钡恼撸绻B最容易保住的資本市場都保不住,那么資本市場的崩潰和長期低迷一定會反作用于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到那時我們要“保”的恐怕該是社會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