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兩件大事彰顯了海爾集團打造白電旗艦的野心,一件是打算競購美國GE白電業務,另一件是青島海爾(600690.SH)收購海爾集團香港上市企業海爾電器(1169.HK)部分股權。但這并不是海爾變革的全部。技術創新、流程再造、農村市場的開拓等一系列革新措施都會作為基礎的支撐因素,幫助海爾在資本和戰略層面打造一個更大的白電帝國。
從現在的競爭環境來看,海爾的多方變革也勢在必行,作為全球第四大白電企業,海爾在國內正遭到圍攻。以冰箱和空調為兩大主業的子公司青島海爾,2007年銷售收入為295億元,凈利潤6.5億元,遜于白電巨頭格力和美的,前者2007年的銷售收入為380億元,凈利潤達12.7億元,后者2007年銷售收入約333億元,凈利11.9億元。以洗衣機和熱水器為主業的子公司海爾電器,2007年銷售收入為85.5億港元,即使加上出賣手機業務所得1億港元,凈利也不過2.26億港元。海爾集團的兩大上市公司相加,凈利潤超過10億元,與美的和格力均有差距。

面對這樣局面,海爾不得不加快變革的步伐。在海爾集團的白電業務中,冰箱和洗衣機業務是最賺錢的兩棵搖錢樹,但由于歷史原因,這兩塊業務卻分別歸于兩家上市公司,而兩者之間,是青島海爾控制海爾電器,還是后者控制前者,海爾的決策層一直在琢磨,現在終于確定前者收購后者,因為前者規模數倍于后者。
青島海爾的董事會秘書崔少華也對外透露說,“青島海爾已經被定位為海爾集團旗下的白色家電上市旗艦,現在正積極籌劃進一步收購海爾電器的股權事宜。”今年7月青島海爾發布公告,稱將收購德意志銀行所持海爾電器3.39億股,完成后,青島海爾將持有海爾電器20%的股份,成為后者主要股東。青島海爾方面表示,這次收購是公司整合海爾集團白電業務、加速實現白電業務旗艦的重要步驟。
但這只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青島海爾還會展開行動進一步收購海爾電器其他股東所持有的股份。資本層面動作的背后,是海爾在大力推廣的“整套家電”概念,白電業務整合之后,公司可以在營銷、研發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實現協同效應,青島海爾也將在最主要的白電產品中均成為國內第一,并進一步強化與國內其他白電巨頭的競爭優勢。
如果在內部整合的基礎之上,再能夠把美國GE的白電業務并購過來,那么海爾白電業務的實力將遠遠超過國內其他競爭對手,而且會迅速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今年5月,GE宣布將旗下家用電器業務掛牌出售,吸引了全球多個買家,其中包括海爾、LG及三星電子等。但海爾對這一消息并未給予官方承認。GE家電業務叫價約為40億—80億美元,即至少要300億元人民幣。收購對海爾意味著資金實力的考驗,而不收購,一旦落入他人之手,則意味著養虎為患。
國際并購也許并不能即刻實施,但是,海爾內部可控的變革卻一刻沒有停息。最近海爾在北京展示了一系列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目標直指洗衣機高端市場。海爾洗衣機中國區市場總監丁來國告訴《商務周刊》:“海爾洗衣機正在推進‘We’戰略,與GE、奔馳、寶潔等知名公司展開合作,整合國際廠商的優勢資源。”海爾與GE合作開發的“洗凈即停”技術,有效實現節水、節電,并降低衣物磨損;通過與奔馳技術集團的合作,將精益生產原理應用于生產組織優化,實現以產品為導向的精益策略。丁來國透露說,今年以來,海爾洗衣機在國內市場份額達到34.8%,2008年的目標是沖擊全球前兩強,“在中國市場的目標則是,每賣兩臺洗衣機就有一臺是海爾的”。這就是海爾洗衣機的“二分之一”夢想,也是海爾白電旗艦戰略的一個縮影。(記者/倪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