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發布了一份年度光伏企業的全球排名。在這份排名中,除無錫尚德仍穩據第三甲之外,另一家名為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中國企業也進入十強。
早在今年年初,《華爾街日報》曾對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175年來的上市公司股票進行了一次綜合評價,英利(YGE)被評為增長速度最快和最活躍的股票之一。這家總部位于中國冀北重鎮保定的光伏產業制造商在有175年歷史的紐交所上市時間才只有半年。
其實在英利沒有上市之前,公司前身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驚人的高增長業績已經引起了有心人的關注。根據天威英利去年公布的數據,過去三年里其業務增長率高達1260.18%。
繼無錫尚德2006年于紐交所上市大受追捧后,2007年6月8日,英利綠色能源也正式在紐交所鳴鑼。此次IPO總融資為3.19億美元。

很快,英利就讓美國投資者感覺到物超所值。5月15日,正是華爾街金融危機蔓延出一派憂云慘淡,英利綠色能源發布了第一財季業報,當季營收同比增長10%至2.28億美元;而凈贏利更從上年同期的120萬美元暴增至3190萬美元。
10年前,就在公司剛剛成立之時,英利對外界來說還是一家不為人所知的光伏產業入門企業,就入選了國家發改委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這使英利一下子躍到了國內光伏行業的前臺。
此后10年里,對新能源的強勁需求將英利進一步帶到了全球舞臺,英利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其產品和服務從多晶硅錠、硅片、光伏電池片、光伏電池組件,逐漸覆蓋到最終端的光伏應用系統和光伏系統集成及安裝。
英利總裁苗連生從一開始就強調產業鏈的完整,這種垂直一體化模式在光伏產業是有先見之明的。因為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這種情況下,產業鏈條越長,位置就越有利,因為它的品質控制可以從原料延伸到成本,調整一個參數,上下游能馬上聯動起來,同時也能實現成本結構最優化。
赴紐交所上市后5個月,英利公布了一份令業內更加驚訝的“10年規劃方案”。按照這個方案,英利將在未來10年內在保定投入1228億元資金,打造一個年銷售收入3055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園區。
事實上,“10年規劃”公布前,英利總投資30億元的兩條年產400兆瓦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線已經在保定悄然動工。而按照早先的規劃,2007年動工的英利三期續建工程,只是其中一條年產200兆瓦的生產線,另一條則要等到2008年才開始動工。英利生產線突然提速并將生產線產能翻番,顯示了其擴張的野心。兩條400兆瓦生產線將于2009年建成并達產,屆時英利的太陽能電池產業鏈將達到600兆瓦的產能,年產值超過118億元,比2008年增長將近一倍。
目前,總投資56億元的12大項目相繼開工。這12個項目幾乎涵蓋了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所有環節。而為了占據產業鏈高端,英利的大型光伏并網發電逆變器和風機并網發電逆變器項目也開始逐步實施。
在英利的“10年規劃”中,保持產業鏈的完整仍是其努力追求的長期目標。按照規劃,2008年到2017年,英利將不斷擴張完整產業鏈項下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規模,在繼續擴張目前太陽能電池板產能的技術上,以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專用設備為切入點,發展整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鏈,包括薄膜生產設備的制造、薄膜電池的規?;a及大規模應用,以及在耗材導電玻璃等配套材料產業化等方面的規劃。
未來10年,英利將處于一個急速擴張的時代。盡管目前全球經濟籠罩在一片陰云之中,國際油價也出現暴跌,但國際投資者仍看好英利太陽能產業的光明前景。今年11月,法國開發署下屬的法國經合投資公司(PROPARCO)聯合荷蘭發展銀行、德國投資開發公司向英利提供了總額7500萬美元的貸款。
但業內也有人士擔憂,在目前的產業鏈中,英利乃至整個中國光伏產業都沒有深入到最上游的硅原料,硅原料進口嚴重依賴國外市場。最近幾年,隨著全球光伏產業爆發式增長,硅原料供應緊張,價格大漲。雖然苗連生也曾表示不排除在未來建設硅料生產線的可能,但如果英利不能有效控制硅原料供應,將成為其最大的風險。(記者/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