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向中國內地交付飛機的數量達到了一個高峰。截至2008年10月底,在中國內地運營的41架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品牌飛機中,有15架是2008年交付的,其中包括6架合資公司哈爾濱安博威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ERJ145噴氣飛機,兩架萊格賽600噴氣公務機,以及7架E-190噴氣飛機。“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營業額至少翻了三番。”雖然2008年財報尚未出臺,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關東元低頭略微計算了一下,肯定地對《商務周刊》說。

經過8年的積累,在中國支線飛機市場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已然傲居行業的“翹楚”。在年吸收量達100多架飛機的支線市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市場占有量達到60%,其余份額由仙童、龐巴迪、波音以及西飛等公司分散持有。
早在2000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以敏銳的眼光發掘了中國支線飛機市場的巨大潛力,并通過“以技術換市場”的戰略進入。2006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拿下了國內目前最大規模的一個支線客機購買項目——海南航空宣布從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購進100架支線飛機。這100架飛機里,除50架50座級的ERJ145小支線飛機外,另外50架是一款100座級的E190型大支線客機。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將其他競爭對手遠遠拋在了后面,也為其在2008年中國市場的“厚積薄發”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品牌建設、擴大產品的市場認知以及打造客戶服務體系”,在總結快速成長背后的動因時,關東元這樣說。具體到2008年,由于機隊規模迅速擴大,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將在中國的業務重點放在了用戶支援及服務業務體系的鞏固上。11月17—21日,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舉辦了2008年中國用戶年會,并首次召開了針對ERJ145噴氣系列和E-噴氣飛機系列兩個產品系列的用戶會議。
與此同時,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對其在北京的零備件寄售中心進行了擴建和改造,目前該寄售中心的零備件庫存量超過8000件號,庫存價值超過1100萬美金。2008年6月,該中心通過巴西適航當局(ANAC)認證,被授權直接對來自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全球供應商的零備件進行質量檢驗,對符合質量要求的零備件頒發適航合格證。關東元說:“這項成果優化了供應鏈,縮短了零備件轉場時間并提供更加靈活的服務方案,進一步提高了公司大中華區售后服務水平。”
“修煉內功”的同時,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在2008年也面對著一個機遇與風險并存的市場。2008年全球航空業陷入經營危機,中國民航業前三個季度也累計虧損20億元,如此惡劣的大環境,很多航空公司因為客運下降或融資出現瓶頸,對飛機的需求量必然隨之降低。不過,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小飛機”卻似乎可以因此有更大的“作為”。在油價高企的市場環境下,大型客機的運行如果不能保證一定的上座率,維持每班航運的成本非常高,從而給航空公司帶來更大的成本壓力。“100座左右的小飛機卻具備更大的靈活性,航空成本低,在目前衰退的經濟環境下,非常適合市場的需要。”關東元自信地說,“中國政府最近公布的 4萬億元擴大內需投資計劃,也許很快會帶來全國經濟尤其是航空運輸業的持續增長,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也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大飛機的高成本會讓客戶更加青睞小飛機”
——專訪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關東元
《商務周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2008年在中國得以實現這樣快速的增長,您認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關東元:飛機交付數量在2008年的增長也是前期累計的一個結果。同時,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在過去8年中,著重努力進行品牌建設,擴大產品的市場認知,以及打造客戶服務體系,這是業務增長背后的主要動因。

《商務周刊》:現在不僅全球是一片經濟衰退的寒冷,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事實上國內民航業也進入淡季,減班裁員的消息不斷傳來,這樣不利的外部環境是否會影響到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增長勢頭?
關東元:目前坦誠的說,這個影響還未觸及到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也許這個“浪”還沒有打過來。但是隨著外部經濟情況的進一步惡化,航空市場萎縮,客運量下降,在飛機的需求量上會有下降。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導致客戶在融資方面趨于緊張,這對我們來說肯定是要受到一定影響的。目前,這種體會還不是很深,只有很少一部分客戶提出了“延遲”的要求。不過凡事都有兩面,對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來說,大飛機的高成本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客戶更加青睞小飛機。
《商務周刊》:今年4月8日,哈飛集團交付了其生產的第一批ERJ145噴氣飛機機身段,標志著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與中方合作伙伴“三步走”中的第二階段已經取得了成功,這對于巴西航空和哈飛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關東元:首先,對哈飛來說,標志著其生產能力的一個提高,離獨立生產的目標更加接近。對于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來說,這一合作從最初開始追求的目標就是雙贏,“三步走”第二階段獲得成功也標志著我們這一目標的實現,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商務周刊》:獲得快速成長并不難,如何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更大的難題,尤其是身處在這個以“過冬”為主題的外部環境中。明年,巴西航空的業務發展重點將放在哪幾個方面?您對公司來年發展的預期如何?
關東元: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們這些年一直追求的,就是銷售以及售后客戶服務的體系完善。明年我們還會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強。談到明年對公司發展的預期,我想因為外部環境的關系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市場肯定還在發展,不會停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市場占有份額還是會進一步增加。目前支線120座以下飛機的市場供應上,在中國真正能夠交付飛機的制造公司比較少,之前就兩家,一個是西飛的新舟600,今年交付了第一架飛機;另一個就是ARJ21,但這個項目延遲了,到正式投入運營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明年能夠正式交貨并投入到運營的產品,除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飛機,只有西飛的新舟600了。
從訂單上來講,我們當然希望明年獲得新的訂單。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跟世界其他地方比還是很不錯的。另外政府最新宣布的4萬億擴大內需投資計劃,也許很快會帶來全國經濟尤其是航空運輸業的持續增長。GDP的增長和航空運輸業的增長之間存在一個系數,大概在0.5到1.8的水平。即1%的GDP增長,就應該帶來1.5%的航空運輸量的增長,那按照這個簡單的數學算法來計算,明年航空運輸的增長速度至少在8%以上,這必然帶動航空業對于飛機的需求量。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也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商務周刊》:2008年11月在埃及舉行的航空展覽會(AVEX2008)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被授予“全球氣候獎”,這個獎項對于公司的意義何在?
關東元: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在全球業內是第一個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飛機制造公司,在環保方面我們第一個達標。不僅如此,我們也是第一個將乙醇燃料應用于飛行的飛機制造公司。如果說有一部分航線使用巴西航空制造的飛機,可以幫助節約多少燃油以及減少多少噸二氧化碳排放,它的意義就不僅僅局限于公司的銷售或者營利了。(記者/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