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福萊(中國)國際傳播咨詢公司的喜事特別多,在剛剛結束的由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主辦的“第8屆中國最佳公共關系案例大賽”上,他們獲得三項大獎;福萊國際傳播咨詢公司董事長約翰·格雷厄姆 (John D.Graham) 還獲得了由國際公關協會(IPRA)主席羅伯特·格魯普(Robert Gruup)和中國國際公關協會會長李道豫共同頒發的該機構年度最重要獎項及最高榮譽:IPRA主席獎。而此前,2007年度亞太區公共關系大獎,福萊中國折桂年度最佳行銷推廣活動,并獲得公司品牌推廣活動的優秀獎和提名獎。
“我們的付出得到了客戶和行業的認可,這些獎項也說明福萊自我認識能力的提高?!备HR(中國)國際傳播咨詢公司總裁李宏對《商務周刊》說,“事實上,福萊不是簡單的實施市場方案的手和腳,我們要做與客戶在一起思考的大腦。”

6年前李宏剛到福萊中國的時候,這家公司正陷入品牌傳播和產品傳播等低端服務的漩渦?!拔覀円恢痹趩栕约?,‘你是誰?你能做什么?客戶能得到什么價值’?”李宏發現,福萊中國的員工知識結構是最大的問題。以前公司選擇員工不是有媒體經驗就是有傳播的經驗人,對媒體的了解能夠幫助他們做好公關工作,但一旦外界媒體環境發生變化,他們的專長就不能發揮優勢。
為此,福萊中國在加強服務團隊的策略策劃能力上做了很多努力。為提高對客戶的咨詢顧問能力,他們推出了幾項強有力的品牌檢驗工具、包括企業聲譽管理、訊息提煉和訊息發展工具、危機預警處理和品牌恢復工具等?!斑@些具有策略性思考的工具為我們在招標中取勝,在日常為客戶提出策略性傳播建議,都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崩詈暾f。
在搭建服務團隊方面,福萊中國對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福萊中國近100名員工中,碩士以上學歷占60%。有的項目組MBA的比例高達68%。主要客戶服務人員中很多都具有兩個以上碩士學位。持續的轉變在2008年顯現了更大的價值,公共事務、科技和電信傳播、消費者和市場傳播、金融服務傳播、企業聲譽指數調查、危機識別和危機管理、在線公共關系管理,福萊中國的七大項目都得到了快速發展,2008年度業績總體增長率達到59%。福萊中國第一次在公司亞太區14個分公司中脫穎而出,排名第一,而6年前是倒數第二。
2008年的公眾事件中,三聚氰胺事件蔓延至所有使用牛奶為原料的食品,極大動搖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該事件引起了廣大關注,國內外消費者紛紛提高警覺,要求食品公司澄清事件,并確保食品安全。在福萊的客戶中,一家跨國食品公司也在被蔓延之列,需要正確評估三聚氰胺事件所帶來的業務影響,并盡快制定一個方案分析公司面臨的潛在風險并制定對策,使公司業務和信譽風險最小化。對此事件分析后,福萊中國企業傳播及公共事務部認為,該公司并非此次事件的主角,應避免受到媒體過多關注,同時要確保媒體對該公司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產品的報道內容正確,并強調亞洲地區以外的產品并未受到任何影響,福萊和客戶一起準備了核心訊息一致,內容準確及時的企業對內對外傳播材料,并協助客戶迅速準確地回應事態發展,以避免有關公司產品的謠言及不實報道。福萊和客戶的緊密合作,讓這家企業在危機中沒有受到太大傷害。
“客戶越來越意識到,員工內部溝通、危機管理、政府關系、公共政策、投資者關系等的重要性,這也是傳播咨詢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崩詈暾f,“目前福萊無疑是達到了最好的狀態,不但如此,我們還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基礎。因為我們找到了生存和發展的最佳動力。福萊完成了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整體提升,雖然現在經濟環境下滑,但是我們認為風險和機會是同在的?!?/p>
福萊在中國會像全球一樣成功
——專訪福萊(中國)國際傳播咨詢公司總裁李宏
《商務周刊》:當您離開奧美時,奧美中國正大步向本地化方向邁進,而福萊當時只有一支10余人且流動性很強的隊伍,是什么吸引您來到福萊的?
李宏:剛接觸福萊的時候,我不認為福萊在這個產業里是一個很重要、影響很大的公司。它根本不在我關注的范圍內。但是隨后,當我到美國看完福萊的公司總部,我感到非常震撼。2001年福萊的營業額是3.45億美元,在全球公關公司里排第二位。這個在全球都非常成功的公司,為什么在中國做得那么小呢?它在國際上的成功完全應該有機會復制到國內來。
更重要的是福萊在政府公關、公共事務和政策咨詢等領域的絕對優勢,該領域恰好是我的優勢和興趣所在。在奧美的時候,我主要做產品的策略營銷,這很有意思,是奧美的長項,也做一些危機管理和政府公關。政府關系和公共事務離不開美國、歐洲或者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的支持,這類行業性的問題都是跨國界的問題。福萊這方面的成功經驗比較多,這一點作為它的核心競爭力是比較明顯的。因此我在福萊能夠利用的資源比較多,能夠產生影響的機會也比較多。比如在食品安全方面,福萊有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管控、政策制定、執法和監管程序的了解,對如何運用民間、中介機構和政府指定機構食品藥品的檢驗和監督等方面的的了解都有很多經驗。
政府關系、公共事務和產業政策是福萊最大的一部分業務,全球其他的公司在這方面都沒法跟它比,也正因為福萊在中國業務很小且未成型,也給我的創業沖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商務周刊》:企業的快速成長除了外部大環境和產品、技術之外,離不開一個積極的團隊,尤其在傳播和咨詢領域。您如何看待個人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福萊現在選擇員工的標準是什么?
李宏:我們總在說福萊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培養人、用對人、留住人是保障我們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因此,福萊需要的是有思想、有智慧和有幫助客戶解決困難、熱情、精力充沛、對工作孜孜以求的一流的人員。有思想、有智慧、有熱情、做客戶的顧問、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是我們做傳播咨詢服務同道的共同追求并為之不懈努力的目標。
如果說我們過去做的所有圍繞人的工作中,哪項做對了,做好了,肯定大家會說是公司對人的培養。在此方面,由于我們從事行業的特殊性,員工能經常和各個領域中思想最前瞻、思維最敏銳、最樂于分享心得、最具智慧的人交流,使員工能及時掌握各行業中的動向和變化,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6年中,除了積極參與福萊全球、亞太地區和國內為員工組織的各種培訓外,我們在國內也組織了一些對員工包括實習人員的培訓,使他們能了解如何做好為客戶提供咨詢顧問服務工作的基本條件、基本技能和要求,包括每月一次邀請國內各行業的精英和意見領袖來和我們員工分享他們在各自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商務周刊》:您如何看待現在媒體傳播環境所發生的變化,比如網絡這個信息放大器帶來的全新課題?
李宏:在互聯網內容和服務都被廣泛使用的今天,傳統溝通信息的渠道正在被拓寬,溝通的內容正逐步在從品牌主導變為消費者主導;溝通的渠道也從簡單的媒體投放變為多向多點、交互式的傳播和溝通。如何能占有意見領袖、時尚先驅、公眾熱點人物、草根和非政府組織等方面的資源,掌握利用各種場合和各種媒體與他們形成互動,并通過他們影響其他人群,正是公關2.0時代每個傳播服務公司都要認真研究的。失去對新媒體的了解和影響力,就失去了可以保持持續發展的機會。
《商務周刊》:總結福萊中國近6年的發展,您認為都帶來了哪些改變?
李宏:過去6年里,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無論從個人、部門 和組織這三個維度來檢驗,我們的領導力都大大加強了。在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務傳播,在奢侈品牌市場傳播,在快速消費品和包裝產品傳播,在醫療保健品傳播,在信息產業和電訊行業傳播,在品牌管理和策略性傳播等專業服務領域,我們都建立了由高級副總裁和數名副總裁和其他高中級經理組成的服務團隊。如果說6年前我們只能演幾個人登場的折子戲的話,現在我們已經能夠上演生旦凈末丑、龍套加鑼鼓伴奏、家伙齊全、角色具備的全景大戲。
6年中的變化若是福萊和自己比是一個奇跡,但要和整個行業的發展來比,我們的發展只能說是“追趕式的發展”。我們6年來取得的小小成績,還遠不足讓我們感到哪怕是一點兒的自滿,因為自滿自恃也就是你落后的開始。(記者/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