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智利國有銅業公司(CODELCO)將其上海代表處升格為中國新發展部。同一天,智利國有銅公司還與山東省東營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煙臺鵬暉銅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各項工程技術服務中進行技術及人才交流。
這兩份協議的達成,是中智兩國2008年4月簽署的《中國和智利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定》的一大成果。《中智自由貿易協定》于2005年簽訂,而《中國和智利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定》是自貿協定的一個補充。
智利國有銅公司是智利國有的銅礦開采及加工企業,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商,其收入占智利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的10%,擁有16000多名員工。2000年,智利國有銅公司進入中國。考慮到上海有金融期貨市場,智利國有銅在上海設立了代表處,一直負責中國和智利的銅礦交易和投資。2005年,智利國有銅分別與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和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目前,五礦已經購買了智利國有銅下屬GABY銅礦25%的股權。雙方近期又簽署了一個新協議。雙方未來三年將在世界其他地區共同進行礦產勘探和開采。

這次與山東省兩家公司簽約,標志著智利國有銅加快了與中國銅業企業的新一輪戰略合作。“我們簽署的協議主要涉及到科技開采方面的合作,當然基于這種合作關系,以后也有可能涉及國際貿易。”智利國有銅中國發展部執行總裁圣地亞哥·托雷斯對《商務周刊》說。
作為產銅大國,智利的銅收入占該國GDP的1/3。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銅價持續下跌,僅今年上半年就下跌了80%。但圣地亞哥·托雷斯表示智利國有銅不會減少相關投資,他解釋說:“我們有一個銅價穩定基金,在銅價高的時候積累下來,為銅價低的時候所用,這樣便于減少國家的支出。平時我們進行項目評估的時候,計算的基礎都是考慮到長期的銅價,所以我們評估項目時的銅價仍然比現在市場上的銅價要低。”
11月,智利國有銅公司宣布下調對中國出口銅的附加費,下調幅度高達32%,創下6年來的新低。這會使2009年發往中國的銅的附加費由每噸110美元降到每噸75美元,這些費用可部分補償中國客戶購買銅的運費和保險費用。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也是智利國有銅的重要客戶。圣地亞哥·托雷斯對中國銅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說:“全球性金融危機確實影響到全世界,價格的變動也影響了生產商的決定,但中國市場從長期講對于銅的需求仍舊呈上升趨勢。”(記者/周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