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整合營銷公司,我們致力于幫助客戶成功,并在此過程中與合作伙伴達成雙贏。這是我們的光榮與夢想。”聯華盛世傳播機構總經理陳勇對《商務周刊》說,“而2008年是我們大放異彩的一年。”
聯華盛世成立于2005年10月,為快速消費品、通訊、地產、能源等領域的客戶提供專業的廣告投放、品牌戰略、市場推廣、傳播顧問等服務。公司優秀的戰略計劃、深厚的媒體關系以及扎實到位的客戶服務能力,使聯華盛世在短短三年內,一躍成為最具實力的本土傳播服務公司之一。而陳勇的自信,則更多來源于聯華盛世在今年北京奧運會上的成功:聯華盛世有6個客戶是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他們為伊利、三星等企業所做的奧運營銷方案極大地促進了相關產品的銷售。
在創立聯華盛世之前,陳勇擔任搜狐網副總編輯,其資深媒體背景以及對企業品牌、營銷的全面洞察力,使聯華盛世自創立伊始就處于業內很高起點。

聯華盛世為伊利的奧運營銷工作開始于2005年底。一直到2007年8月,是伊利奧運營銷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聯華盛世為伊利展開媒體傳播。
為強化奧運、消費者和伊利的關系,聯華盛世全面配合伊利啟動“奧運健康中國行”,深入660個城市、2000多個社區,活動內容包括奧運社區行、奧運主題體驗公園、萬人健步走、千萬人“做健康明星與奧運同行”簽名等多個項目。同時還在央視二套和全國13家省市電視臺聯合推出大型電視活動“圣火耀神州”,設置奧運知識問答、大眾體育紀錄挑戰、完成全民健身任務書等環節。
2007年9月份開始,伊利的奧運營銷進入沖刺階段。聯華盛世協助伊利全面推進了“有我中國強”整套奧運營銷方案。當年11月15日,伊利與央視國際一起推出了“有我中國強——尋找我的奧運坐標”大型網絡公益簽名活動。該活動通過架設虛擬“中國版圖”的形式,號召網友簽名,上傳奧運寄語,從而為網民搭建祝福奧運、記錄奧運生活的平臺。
聯華盛世到位的營銷工作幫助伊利奧運贊助商的身份廣為人知。在CSM媒介研究與R3(勝三)管理咨詢公布的奧運傳播效果統計中,伊利在奧運會召開前的短短三個月內將品牌與奧運的關聯度提高了20%,以絕對優勢穩居本土奧運贊助商榜首,成為影響力僅次于老牌贊助商可口可樂的奧贊企業。
在奧運會舉辦過程中,劉翔的突然退賽讓伊利和聯華盛世措手不及,這也考驗著兩家公司的危機公關能力。“一接到劉翔退賽的消息,我們立即與伊利展開討論,在很短時間內就確定了我們的立場:伊利將一如既往的支持劉翔,支持中國健兒,支持中國體育,提供全面營養,注意運動員的健康。”陳勇對《商務周刊》回憶說。
在劉翔退賽第三天,伊利的“有夢想,就有下一次的飛翔”主題廣告在門戶網站的顯要位置輪番播映。
簡潔的語言,在力挺劉翔的同時,也使伊利的品牌形象再一次升華。“劉翔退賽,伊利是反應最快的企業之一。”陳勇介紹到,“無論是企業的聲明、新聞的跟進、媒體輿論的引導還是廣告最終的呈現,伊利都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反映,并將策略執行到底。”
在2008年7月落幕的第六屆“中國杰出營銷獎”評選中,聯華盛世和伊利集團以“有我中國強”奧運營銷全案戰勝了可口可樂、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一舉奪得2007—2008年度“最佳奧運營銷獎”,實現了奧運營銷大戰中民族品牌對國際名企的首次超越。
在為伊利提供全面奧運整合傳播的同時,聯華盛世成功策劃實施了三星商用產品的奧運戰略發布與推廣、三星奧運火炬傳遞公關傳播、匯源全年品牌與產品形象傳播、中國石油全年媒體關系建設等高質量的傳播項目,從策劃到實施均獲得客戶的高度評價。
“2008年,我們和整個中國以及我們的客戶一起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經歷了雪災、地震、藏獨、奧運,我們也陪伴著我們的客戶,在重大事件中為他們出謀劃策,并在幫助客戶的成長過程中自己也獲得了快速成長。”陳總滿懷信心地說,“我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聯華盛世能成為頂級的IMC(整合營銷公司)。”(記者/周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