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在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將扮演企業網上零售練兵場的角色
6月18日,百度網絡交易平臺正式在北京啟動其在全國范圍的巡回招商活動。同時,百度在前程無憂網站上買下顯著位置,著力招兵買馬,招聘人員從區域市場主管到研發工程師,再到前臺秘書,不一而足。看來,這家2007年年底就聲稱進軍C2C市場的網絡巨頭終于在半年后的現在發力了。
很多人猜測為什么百度進軍C2C在喊口號和做行動之間隔了這么久,業界更多認為李彥宏早早喊出口號是出于當時提升百度股價的考慮,我卻寧愿相信這是因為百度還沒真正想好怎么玩。
進軍C2C,百度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其一,百度擁有巨大的搜索流量和用戶群,據來自CNNIC的數據顯示,百度的潛在買家人群將高達1.96億;其二,百度擁有強勢的搜索社區平臺,貼吧、知道、空間和百度Hi等將為百度網絡交易平臺提供獨特的幾何增長式土壤。但是僅有這些就夠了嗎?
中國C2C與國外C2C最大的區別在于:國外的C2C更多是在交易二手貨,以生活娛樂為主;但中國的C2C則不然,中國人做C2C是為了賺錢的。從這個角度看,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C2C平臺上假貨泛濫、各級分銷商并存、一致強烈反對C2C交易納稅等現象。

當然,說中國人做C2C是為了賺錢完全沒有半點貶義。反而,在大環境的逼迫下,我們應該感謝C2C為我們創造了賺錢的機會。在這一點上,淘寶網副總裁黃若有過高屋建瓴的表態:“在外貿環境逐步惡劣的情況下,C2C可以為那些轉做內貿又不知從何做起的小企業提供練兵場。”事實上,這個論斷已經在實際中得到論證,現在的淘寶已經不僅僅是販賣幾瓶香水、幾個MP3,制冷設備、車載電腦這類高額日用品和工業品也將業務拓展至此。很多較早意識到貿易危機的企業在幾年前就開始從純粹的OEM向自創品牌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慧聰網、阿里巴巴這樣的B2B平臺為他們解決了部分問題,而涉及到零售及渠道建設等工作時,很多企業都選擇了淘寶。現在,淘寶甚至開始充當營銷顧問的角色,有些企業甚至每年向其投入幾十萬元的營銷費用。此外,除去從外貿向內貿轉型的企業,很多之前徘徊于二三線的日用品牌也在互聯網上找到了他們的空間,低廉的營銷費用、快速的用戶反饋,讓這些鋪不起傳統渠道的企業走出了一條新路,并且還有越走越順的趨勢。
一個企業的成敗沉浮,固然依靠于其精湛的技術、完善的服務以及資金、人才等企業必備的因素。但除去這些,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其外在環境的大趨勢。比如Google、百度的崛起是由于互聯網迎來海量信息時代,環球資源、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因為中國實在有太多的對外OEM工廠等等。與此相同,C2C在中國未來的趨勢也取決于中國商務發展的大勢——個人做生意向微型企業過度,微型企業向小企業過度。從這個角度說,淘寶因為有了阿里巴巴的背景,在思路上有先天的優勢,不過,這并不代表其在未來就能一家獨大。
商人從不做非此即彼的選擇。在此,我們暫且不去涉及那些個人賣家,在對外的營銷渠道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多個平臺同時開拓。這也正是百度這種后來者的機會。對百度而言,其優勢在于聚集了一大批個人草根,而在這些草根的背后,很有可能是80后商人的影子。在充分挖掘了這些人的娛樂潛質之后,如何挖掘其經商的特質,就需要百度好好費一番腦筋了。據說,現在百度的電子商務部門幾乎是在獨立運營,這是很好的態勢。無論在頁面設置還是市場活動,百度都需要與以往不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