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真理”一:我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完全真相:當然,你肯定最清楚孩子更愛吃香蕉還是桃子。當他擠著眼睛吭哧的時候,你可以準確判斷出他究竟是困了還是餓了。
更真實的情況: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時,你也受到一種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觀偏見。因為,你很容易被愛蒙蔽雙眼。要知道,孩子是個可愛的小兩面派。常常在人前一個樣,回到家里一個樣。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能說會道、任勞任怨,可是回到家里就又變成了嬌滴滴的小寶寶。有的孩子在外面膽小、收斂,在家里卻無法無天。無論孩子在你面前更可愛還是更頑劣,那都僅僅是他的一個側面。
怎么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變換不同的形象,或勇敢或怯懦,或獨立或依賴。但是無論他表現出什么
樣子,都請寬容地接受他的能力、他的愛好、他的夢想……他的真實面貌。
“偽真理”二:孩子的性格完全可以塑造
不完全真相:毫無疑問,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外部環境的綜合影響,家庭環境、親子關系等都會成為改變孩子性格的不確定因素。
更真實的情況:雖然父母的后天影響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是那僅僅是各種影響力的組成部分之一。而與生俱來的基因的作用,對于孩子的性格差別起到30%~70%的作用。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同樣的養育方法,擁有同樣的寵物和玩伴,但是他們還是會有不同的外表和性格。
怎么辦:孩子不是粘土,不可能按照模具塑造成大衛或者維納斯。但是你可以通過教育方式來規范他的行為,指引和影響他處理問題的方法。沒有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做家務的,但是我們可以教他如何使房間保持整潔。即使孩子是天生的莫扎特,也需要你給他接觸音樂和樂器的機會,才能激發他身體內的潛能。
“偽真理”三: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越好。
不完全真相:從給予孩子安全感的角度來講,父母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們是可以依賴的,他可以隨時從父母那里得到照顧。這對孩子很有好處。
更真實的情況:孩子不是不堪一擊的花朵。他們需要并且完全可以應對外界的環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間斷的、無微不至的照料。時刻不離地圍著孩子轉,未必能夠換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賴感。
怎么辦:這件事上沒有非此即彼的簡單答案,每個媽媽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到底什么樣的方式對自己、對孩子最合適。
“偽真理”四: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不完全真相: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充滿愛心、樂于幫助別人、給人安全感并且熱心社會公益。因此,你的孩子也應該以你為榜樣。
更真實的情況:這取決于你如何界定榜樣或模范的定義。比如你大口大口把一些深綠色的樹葉子吃到嘴里,你孩子是否就跟著吃菠菜?你把你的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你孩子的房間或許還是狼藉一片。不要以為你自己辛勤工作,你的孩子就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長大了如數效仿。
怎么辦:以父母為榜樣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精心計劃的。你的習慣或者你的技能是無法遺傳的,無論好與壞,你只要盡力去做就好了。
“偽真理”五:應該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不完全真相:應該盡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為此,你愿意不惜一切代價??纯幢跈焕餅楹⒆淤I來后即棄之不用用品吧,那些都是你愛的體現。
更真實的情況:你正在為孩子花費大量的金錢。充斥各處的廣告教給孩子總是在說“我要,我要,我要!”好好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其實,我們真正應該教會孩子的是學會什么叫做等待。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趕緊去買的話,那么這個孩子就再也感受不到無限期待和一朝擁有的美好滋味了。
溺愛往往會成為行為問題的催化劑。越是被嬌慣的孩子,就越容易出現胡吃海塞、發育不良、學習成績差、網癮甚至吸毒的現象。
怎么辦:你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不是能夠從商場買到的。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簡單且無價,比如愛,比如規矩,比如堅定的意志。(摘自《家庭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