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急性咽喉炎驗方
用射干、胖大海、人中白各12克,馬勃6克,板藍根、花粉各15克,牛蒡子12克,沙參30克,銀花15克,甘草6克,共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急性咽喉炎一般用2副,癥狀較重的4~5副。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呼吸科教授蘇惠萍點評:
本方以清熱利咽的中藥組成,可用于急性咽喉炎的治療。但要注意:①本方以藥性苦寒的中藥為多,久服易傷脾胃,不適用于慢性咽喉炎患者長期服用。②方中“人中白”為人尿自然沉結的固體物炮制而成,加工過程比較復雜,應到正規中藥店購買,不可自制或服用不合格產品。
山楂紅糖膏治療小兒腹瀉
山楂45克,雞內金15克,紅糖60克。先把紅糖放到鍋內加熱,溶化后即放入洗凈去核的山楂、研細的雞內金均勻攪拌,繼續加熱至全部互溶后取出,稍冷卻切成條狀或塊狀,用時每日取30克,飯前服用。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郁曉維點評:
腹瀉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生在5歲以下的孩子。中醫治療腹瀉有很好的療效。
山楂性微溫,味甘、酸,可以消除食積,口服山楂能增加胃酸分泌,對胃腸功能紊亂有明顯的調整作用;雞內金俗稱雞肫皮,味甘、平,能消食化積,含有胃激素,口服后能促進胃液增加,增強胃運動功能;紅糖性味溫,有化淤生津、散寒活血、緩解疼痛的作用,全方具有消食化積止痛的功效。
根據山楂、雞內金和紅糖的基本功效,本方應該對由于飲食不節導致的傷食型腹瀉,也就是見大便酸臭如臭雞蛋氣味、夾有食物殘渣,不想吃飯,矢氣臭穢或肚子脹滿疼痛這種類型的腹瀉效果比較好。小兒腹瀉有很多類型,出現腹瀉后,還是應到醫院進行相應檢查、診斷,以便指導治療。
蘿卜治腳臭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患腳臭,他訪得民間奇方,用蘿卜煎濃汁洗腳多次,腳臭便愈。我自年輕時就有腳臭,直到中年才獲悉此方,試之,果然靈驗。現已古稀仍未再發。
國家藥典委員會白曉菊副研究員點評:
腳臭是由于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霉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癥伴發。
蘿卜藥名萊菔。其味辛、甘,性平,歸肺、脾、胃經。蘿卜具有利濕除痰、瀉熱解毒的功效,蘿卜煎濃汁多次洗腳,可起到利濕除臭的作用,因此對于治療腳臭有一定療效。
但對于有腳臭的人,同時還應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注意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②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③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④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⑤保持情緒恬靜,情緒激動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雞蛋黃油治靜脈曲張性潰瘍
將煮熟的雞蛋去皮留黃,研碎,置銅鍋內加熱熬出蛋黃油,貯于無菌瓷器內備用。用時先清理創面,然后用浸有蛋黃油的消毒棉片平敷于上,外加包扎,隔日或隔2日換藥1次,治愈為止。
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醫院中醫外科唐漢鈞教授點評:
雞蛋黃油是流傳于民間的治療慢性潰瘍的單方驗方。雞蛋黃油具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膠原物質和促進創口生長的多種因子,對皮膚創面有營養和促進生長愈合的作用,應用得當可以治療各種慢性難愈性潰瘍創面以及口唇、乳頭、肛口部的皸裂。
小腿靜脈曲張性潰瘍俗稱“老爛腳”,若潰瘍創面膿腐臭穢,須清洗創面,敷用祛腐消炎之藥,如九一丹(由煅石膏9份、升丹1份組成)、八二丹(由煅石膏8份、升丹2份組成)等,待膿腐去凈,方可用雞蛋黃油。同時,須使用纏敷療法,即用有彈性的繃帶將小腿淺顯曲張的靜脈進行繃縛,使小腿的靜脈血回流通過深靜脈血管通道,改善小腿潰瘍的供血和營養狀況,有利于潰瘍愈合。
此外應注意:①水煮雞蛋,須去除蛋白,僅取煮熟蛋黃熬制。②須用文火耐心熬制,有經驗者一個蛋黃可熬制半匙蛋黃油。③用棉片或紗布塊搽浸蛋黃油后,敷于創面,外蓋不吸油的敷料,或外蓋白玉膏(由鉛粉、象皮、輕粉等藥制成)敷料,避免蛋黃油被干敷料吸去。(摘自《家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