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與母親的謊言
□齊志琳
孩提時,兒子張著小手對母親說:“媽媽,我腿疼。”母親急忙抱過兒子,問:“乖,哪兒疼?”兒子在母親的懷抱里,蹬了蹬小腿說:“噢,不疼了。”但剛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親明白了:兒子原來是想讓她抱。年輕的母親抱著兒子,親著他的小鼻頭說:“壞寶寶,還騙媽媽呢。”兒子在母親的懷抱里,一臉得意地笑。這是孩子對母親撒的第一個謊。
少年時,兒子對母親說:“媽媽,老師又要資料費了。”母親把壓在枕頭下的一沓錢拿出來,放到兒子手里。兒子接過錢,飛快地跑了。在煙霧繚繞中他看見了母親的臉。母親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只是低聲說:“孩子,看看你手里的那沓錢。”他攤開手,看著母親給他的錢。那些錢有新的有舊的,都被母親疊得整整齊齊,面額最大的也不超過兩元,都是母親起早貪黑賣小吃甚至撿破爛掙來的。看著那沓錢,悔恨的淚水自他眼中潸然而下。他要錢,根本不是交資料費,而是為了抽煙。這是他對母親撒的第二個謊。
青年時,兒子在信中說:“媽媽,這個假期我不回家了,我在這兒找到了一份家教,我想在這兒打工。”開學了,黑瘦的兒子站在學校的公用電話旁對母親說:“工作挺輕松的,每天只需上三個小時的課,能掙五十塊錢。這一個假期,我掙了一千多塊錢,這學期,您就不用再給我寄生活費了。”電話那端,早有淚水順著母親滿是皺紋的臉頰流下來。母親已從兒子的同學那里打聽到:兒子整個假期都在一家建筑工地做小工,每天要干十多個小時。這是兒子對母親撒的第三個謊。
中年時,兒子早已成了家,母親也老了。母親病倒了。病床前,兒子說:“媽,您的病一定能治好的,您就安心治療吧。”其實母親患的是癌癥,晚期,醫生說至多能活三個月。這是兒子對母親撒的第四個謊。
母親卻說,自己不習慣醫院的環境,如果再讓她待在那里,她寧愿去死。無奈,兒子只好把母親接回家,保守治療。在家里,母親天天都是一副很快樂、很滿足的樣子。兒子也悄悄地松了口氣,能讓母親按照自己的意愿度過最后的時光,這樣,也很不錯。
母親去世三年后的一天,兒子見到為母親治病的醫生。講起母親,兒子說:“還好,我的母親自始至終都不知道她患的是癌癥,在她最后的時間里,還算快樂。”醫生對他的母親印象很深。他說:“我對你的母親真的很欽佩,她在被確診的時候就堅持讓我告訴她自己的病情,然后堅持不住院治療。在家里療養期間也不讓我用最好最貴的藥。她說你的公司因為缺乏資金都快倒閉了,她不想讓你為了她的病,再背一大堆外債。她的快樂,也是為了讓你相信,她在家療養同樣很好。你的母親,真的很愛你。”聽完醫生的話,兒子淚流滿面,原來母親早已知道自己的病情,她是替兒子著想,才謊稱自己不習慣醫院的環境,堅決不要住院治療。
其實,撒謊,兒子永遠比不過母親啊!因為,母親是寧愿犧牲自己來換取孩子幸福的。世上沒有人比母親更愛孩子。
(摘自《大眾閱讀報》)
●笑一笑●
金婚的理由
一對恩愛甚篤的夫婦正慶祝他們的金婚日。看熱鬧的中年鄰居問老先生說:“為什么你們可以維持50年幸福美好的婚姻,難道你們之間從來沒有任何的爭執嗎?”
老先生說:“爭執當然是有的,不過都不會擴大。我從蜜月旅行的時候就懂這個道理了。記得當時交通不便,我們到大峽谷去度蜜月,一個人雇了一匹驢子。她的驢子顯然好吃懶做,走沒有多久就賴在路邊休息。我只聽到我太太冷冷地說:‘第一次’。驢子第二次想偷懶的時候,她又指著驢子說:‘這是第二次。’當驢子第三次不肯走時,她不慌不忙地抽出獵槍,就把它給斃了!”
中年鄰居詫異說:“尊夫人真是太殘忍了!”
老先生說道:“可不是嗎?我看不過去,停在路邊指責她的不是。她并不跟我爭辯,只是冷冷地對我說:‘第一次’。”
(摘自《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