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別放灶臺旁
□閔清云
很多人為了烹調時拿取方便,常將食用油放在伸手可及的爐灶旁。殊不知,這種方式是不科學的,極易造成食用油變質。
爐灶旁的溫度較高,高溫下油脂的氧化反應會加快,易產生酸敗現象,使食用油出現哈喇味或酸敗味。此外爐火產生的強光也會加速油脂的酸敗,其中的維生素A、D、E均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氧化,會降低其營養價值。如果長期食用這種酸敗油脂,易引起肝、腎等慢性損害。
而且油脂只有酸敗到一定程度時,外觀才會產生一些變化,如沉淀增多、顏色變深、油液渾濁,并有難聞的哈喇味等,一般人很難從食用油的外觀上辨別它是否變質。為了避免這種潛在危害,應采取正確的食用油儲存方法。
低溫儲存儲存溫度最好是10℃~25℃。食用油在不使用時,除了遠離爐灶,還應遠離暖氣管道、高溫電器等地方;最好現買現吃,儲存時間不宜超過一年。
避光保存食用油最好存放在避光通風處,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和紅外線也會使油脂氧化,產生有害物質。
容器選擇儲油的容器須干燥、干凈,封口要嚴密。最好使用色深不透明的玻璃瓶。塑料桶不宜作為儲油容器,因為塑料中的增塑劑會加速油脂酸敗。銅、鋁、鐵等金屬容器也不宜盛油,它們均有加速油脂酸敗的作用。
添加保護劑按50:1的比例往食用油中加入熱鹽,能起到吸收水分的作用,并可保持油脂色清、味香。也可在食用油中加入1~2粒維生素E,可增強油脂的抗氧化能力。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喝茶不洗杯 閻王把命催
□于輯
喜歡喝茶的人愛屋及烏,連茶杯里厚厚的茶垢也喜歡,有的人甚至錯誤的認為,有茶垢的茶具沖泡出來的茶味道更濃,更有價值。實際上,這對健康極其不利。
沒有喝完或存放時間較長的茶水,暴露在空氣中,易發生氧化作用而生成茶垢,附在茶具內壁,越積越厚。研究表明,茶垢中除含有鎘、鉛、汞、砷等有害元素外,還含有致癌物質如亞硝酸鹽等。
喜歡喝茶的人由于“勤喝茶”,茶垢就隨著茶水不斷進入人的消化系統,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等結合成有害物質。這不僅阻礙了人體對營養的吸收和消化,也使人體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因此,健康諺語“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很形象地把不洗茶杯的危害描繪出來。教你幾招除垢小訣竅:茶杯里沉積已久的茶垢,用牙膏反復擦洗就能除凈;茶壺里的茶垢,用加熱的米醋或用小蘇打浸泡一晝夜,再反復沖洗,也能夠清洗干凈。
(摘自《農村醫藥報》)
老人養鳥 應注意防病
□楊吉生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都喜歡養鳥,以此為樂,安度晚年。但是,老年人養鳥應注意防病。
動物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在很多種鳥的身上有一種叫做“鸚鵡熱”的病原體。這種病原體不但使鳥類本身發病,而且,在病鳥排泄物里也帶有病原體,還可使經常接觸鳥的養鳥者患“養鳥病”。
各種鳥類本身發病以后,會出現嗜睡、發熱、羽毛零亂和脫落等癥狀。養鳥者發病后,則會出現發熱咳嗽、頭痛眼花、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等癥狀。同時,還可發生膿皰瘡和淋巴腫大等病癥。
該病傳染源主要是家棲鳥類。養鳥者在與病鳥或帶菌鳥接觸的過程中,如清掃糞便時極容易吸入疾病的病原體,使人發生感染。
為了防止“養鳥病”,鳥籠鳥舍必須經常保持干燥清潔,并要及時清理籠內的糞便。同時鳥籠要定期放在陽光下進行暴曬消毒。每次接觸鳥后要用肥皂仔細洗手。發現病鳥后要及時進行隔離或宰殺,死鳥要深埋地下。被病鳥污染的場所要進行徹底消毒,以防傳染。
(摘自《當代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