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采購商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是中華汽配網近期的目標
王宇星是個很有耐心的人,他建立的中華汽配網運營到現在已經快8個年頭了。用王宇星自己的話說,“不能耐下心來把一個行業做精、做專業,改做什么都不能生存”。
“外行人”創業
其實王宇星并不是汽配行業出身,1999年開始,他一直為中國化工網代理上海地區的會員拓展和為企業建立網站工作。而在大多數人對行業網站這個名詞還很陌生時,王宇星漸漸有了建立行業網站的想法。1998年,他看到國內汽車配件市場方興未艾,在進行市場調查之后他得知: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配件,汽車車型又數不勝數,生產供應鏈的復雜程度可想而知。而且要進入汽配市場的門檻高低不同,比如要生產發動機,投入幾億元建廠是正常的預算;要生產雨刷器,幾十萬元就可以辦廠生產。這樣特點多樣的行業是否適合創業建行業網站?王宇星認為越復雜的領域就越有發展潛力。于是他在2000年創建了中華汽配網。
建站之初,公司只有七八個人。打電話、發E-mail和登門拜訪汽配企業成了公司最主要的工作。在直接和國內汽配企業接觸后,王宇星了解到汽配行業的OE和AM兩個領域中,國內中小企業的業務重點在AM售后維修,因為做售后維修的汽配零件生意前期洽談時間相對較短,基本上只要有現貨訂單就能談成。但是AM市場運作不規范,以至于拖欠貨款、壞賬等現象很嚴重。而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則希望跳出內貿,和國際采購商做生意。但由于對國外各種復雜的考核標準不熟悉,又沒有機會和外商直接對話,企業接外單非常困難。
“其實國內汽配行業企業不少,雖然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但產品在價格上比其他國家有優勢。所以幫助他們做外貿很有發展前途。”王宇星說。于是在中文站建立半年后,中華汽配網的英文站也正式上線了。隨后,王宇星開始參加國內外各大知名汽配展會,積累國外買家資源。當時國內有些企業對行業網站尚不認可的原因是他們懷疑網絡是否能給他們帶來生意。于是王宇星在參加幾次大型展會后開始自己籌辦汽配洽談會,并把自己在其他展會結識的外商帶來一起參會。讓國內供應商看到實實在在的國外買家后,網站的國內業務開始有了起色。
“這個洽談會一辦就是5年,我們2008年的第六屆洽談會也在籌備當中,屆時會有100多家國際采購商和400家供應商參會。”現在的中華汽配網已經有50萬國內外汽配企業注冊,每天有150萬點擊量。當會員數量的發展已經不再讓王宇星犯難的時候,王宇星又遇到了新的問題。
必不可少的人工服務
“近幾年國內汽配出口逐步取得了國際上的認可,從早期供應國外維修市場,逐漸轉向加入國際著名汽車公司的整車零部件跨國采購計劃。克萊斯勒、豐田以及寶馬等國際大公司都表示今年要加大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的采購量。”王宇星說。但是國外采購商在挑選OE供應商時,考察時間基本都在一年以上,這么長的時間,很多企業沒有那么多精力和耐心與供應商“切磋”。而國際采購商也沒有精力對國內供應商一一考察。作為汽配交易平臺,如何讓國際采購商在眾多供應商中找到合適自己的企業,使其相信中華汽配網的服務能力成了王宇星要解決的問題。
有了會員資源后,服務質量成為行業網站的命脈。如果單純用網站的零配件數據庫為買賣雙方配對,顯然不夠細致。尤其為國外OE采購商提供委托中華汽配網做全程采購時,對方提出的各式各樣的要求,需要有專人進行人工服務才行。“現在公司采購服務部的員工占整個公司的一半,他們分別負責幾個國外采購商,數據庫篩選后的結果再經過他們人工服務挑選后提供給買家,這才能真正保證網站提供給他們的供應商信息足夠精準。”
從最初提供企業建站服務,到提供購買信息服務,再到現在的貿易流程跟進服務,王宇星在不斷調整自己網站的經營重點。“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才會使客戶對網站有黏性,這樣行業網站才能做大、做強。”王宇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