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開發區已經成為國家和地方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和經濟建設的主陣地。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開發區如何挖掘內部潛力,調整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快和提升發展水平,是一個十分迫切需要解題的命題。結合雙鳳經濟開發區的實際,我就如何提升園區發展水平提出以下的一些想法。
一、目前園區開發現狀
雙鳳經濟開發區于1993年5月經合肥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2005年12月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7年1月經安徽省科技廳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園區已經初步形成食品及農產品深加工、汽車零部件及機械加工、新型建材、家用電器四大主導產業,成為長豐縣企業集聚、工業集聚、研發集聚、創新集聚、人才集聚、產出集聚的高地,城市功能化逐步加強,區域產出能力日益提高。
二、當前園區面臨的挑戰
1、體制問題。開發區主要職能是園區開發、建設、經營管理、招商引資、企業服務,但我區的管理體制是管委會與當地行政區合一,隨著開發區建設規模的擴大,群眾的拆遷安置、社區管理等工作日益增多,分散了開發建設的精力。縣直一些職能部門對社會事務的考核把開發區等同于鄉鎮,這種狀況已經嚴重阻礙了園區的持續、穩定、高速發展。
2、土地問題。隨著開發區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工作的深入,剩余可利用土地空間已接近尾聲,土地越來越成為制約園區建設發展的重要瓶頸。同時,國家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面積有限,功能調整用地與工業開發用地的爭地情況會越來越嚴重。農保田的高壓和符合“雙規”的前置條件,使園區的土地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加上國家提高土地使用費的標準,土地的使用效益也制約企業的投資規模。
3、融資問題。開發區融資途徑主要是銀行融資,基本上以土地作抵押擔保的銀行貸款為主。另外,土地出讓金的分配機制調整,以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總價款將全額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繳入地方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土地出讓總價款必須首先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其余資金還應逐步提高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因此資金問題將是開發區下一步擴容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園區發展目標
雙鳳經濟開發區作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是合肥兩個國家經濟開發區的第二梯隊,今后發展應不斷調整投資結構,主要依托區域特色,與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錯位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將園區努力建設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結合體;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區;成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為推進合肥北部新城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成為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發展循環經濟的排頭兵。
具體來說,園區在未來發展方向上,要完成以下四個轉變:
在產業結構上,從單純的發展工業為主向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轉變,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發展。
在科技發展上,從偏重引進向注重消化、吸收、創新轉變,促進引進外資與自主創新相結合。
在資源利用上,從注重規模擴張和發展速度向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資源,努力促進各種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在環境營造上,建設綠色生態開發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新一輪發展的措施
1、規劃是引領。科學規劃是科學發展的先導,園區規劃必須體現出指導性、科學性、長遠性和綜合性,必須能夠引領產業集聚發展、提升發展層次,成熟一片,開發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當然,良好的規劃需要嚴格去執行,切實防止科學的規劃被實踐的隨意性所破壞。
2、項目是載體。項目是開發區的生命線,沒有招商引資的大力度,就沒有項目的大集聚。園區要結合自身實際,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圍繞形成的四大支柱產業的目標不斷做大做強,凸現大項目戰略,促使相關產業群的可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擴大園區項目的集聚效應。
3、土地是平臺。隨著國家對各類開發區用地的嚴格控制,在未來園區發展過程中,開發區的建設必須要走集約化用地之路。一方面,積極謀劃在本縣內有發展空間的鄉鎮或工業集聚區,采取“托管”、“合作”和“委托”等方式,開展招商活動。另一方面,挖掘進區企業的土地潛力,強化土地清理、盤活存量土地。
4、建設是前提。加快開發區建設,必須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園區大建設。水、電、路、氣、熱等基礎設施建設是開發區發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基礎設施,反映出一個地方對開發區的重視程度和發展信心,能給投資者以極大的信任感,以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對項目投資的承載作用。
5、民生是基礎。園區在全力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高度重視失地農民利益的補償,保護被征地、被拆遷農民的利益,加強建成社區的管理,做好治安安全、生產安全工作。
6、機制是關鍵。新形勢下,開發區原有的政策優勢和體制優勢已明顯減弱,必須突破現存的體制性障礙。首先,要強化經濟功能。開發區具有一定的經濟和行政管理權限,但它不是一級地方政府,要防止體制回歸,過多地承擔社會管理職能。第二,要改善外部環境。要使開發區“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的職能真正落到實處,切斷職能部門的不當干預,建立一種相對封閉式管理的小環境,使開發區的事情在開發區解決。
7、融資是保證。園區建設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一方面開發區在資金投入上要集中財力保重點,另一方面要廣開財源,做好經營土地文章。同時,要積極做好市場融資,除爭取各類銀行貸款外,應探索引進大公司、大財團來開發區投資連片開發基礎設施。鑒于目前園區建設任務重,開發項目多,投入多,債務包袱重,資金運轉困難,建議縣里對開發區采取“放水養魚”政策。開發區屬地范圍內的稅收,除中央和省級固定比例上繳之外,其余的全額返還開發區用于基礎設施和工業項目建設;對開發區屬地范圍內征繳的土地出讓金,縣級扣除相關規費和業務費后,全額返還開發區用于園區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
(作者為安徽雙鳳經濟開發區工委委員、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