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命題之下,珍罕的景致成了稀缺資源,比如“擁有一套海邊的房子”。為了每天睜開第一眼可以欣賞碧海藍天、帆影嬉浪,蕓蕓眾生追逐財富,房地產發展商則迎合欲望、建廈筑屋。博弈之間, “藍色地產”已然風靡一時。
Sun、Sand、Sea,三“S”的魅力無從阻擋。從夏威夷勝地、地中海風情,到海南三亞,還有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青島,度假或養生絕對是理想棲所。
盡管中國海岸線有1.8萬公里,但是相對于全國13億多人口的龐大數據,比如秦皇島、大連、威海、青島、杭州、廈門、珠海等這些人們心神向往的休閑城市,依然顯得珍稀,觀光旅游尚可,擁有一套私人物業就有些奢侈。
因此,在近年來風生水起的房地產開發潮流中,濱海房產的升值保值水平引人注目。價格飆升只是一種表象,折射出的是在中國房地產格局中,因為優裕資源的稀缺特性,因為財富流向的追捧,因為城市開發商機的引挈, “藍色地產”已經成為一支響當當的藍籌績優股。
在青島,景致最勝的海濱大道充分凸顯出“山海城”風情,步行木棧道沿海岸線綿延長達數十公里,成為青島“觀山、觀海、觀城、觀景”的綠色視覺走廊。臨近這一魅力海岸線,高端物業如雨后春筍,短短幾年時間從稀有的土地中生長出來,所營造的都市空間與蔚藍大海一道沖擊著世人的眼球。
青島濱海物業目前的現況大致是:在寸土寸金的市南區樓宇林立,土地資源已被蠶食殆盡,房價也高達每平方米兩三萬元:西進戰略之下,黃島開發區和膠南市的樓市迅速繁榮,平均房價也在每平方米六七千元;東擴嶗山區,沿海一線幾個旅游布點之外,都是純粹的高檔住宅社區,青島新的富人居住區漸成氣候,樓市中流通的房價都在萬元以上。而且,沿海土地儲備已幾近為零,海景房限量上市,現在及將來房價仍有一定上揚空間,濱海房產的保值升值能力由此可見。
與此對應,高價位海景房讓青島廣大平民階層或工薪一族難于承受,“富人遷徙”式的異地置業成為海景房的消費主力,與海岸線漸行漸遠的四方區以北才是更大規模的普通市民聚居區。
中國房地產從來不乏概念杜撰,也姑且游戲一次“藍色地產”的噱頭。沿著中國大陸海岸線簡要梳理,比如秦皇島、大連、威海、青島、杭州、廈門、珠海、海南等氣候適宜的濱海城市,距離海邊車程約30分鐘、行程15—25公里范圍之內,在城市規劃布局內的房地產開發行為,泛指“藍色地產”。
其特質有三:一是擁有無與倫比、不可復制的珍罕海景資源;二是在城市開發格局下可喜的樓市成長愿景:三是生態人居理念導引下人們遷徙家園的理想棲息地。
從某種立場解讀,這一牽強附會的“藍色地產”恰恰暗合了兩點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趨向。其一,城鎮化進程中的區位優勢放大,比如青島市沿海岸線向東、再向東,已經貫通的海濱大道將串聯景觀資源,在城鎮規劃布局中的重要開發節點上,房地產發展商必將大有作為;其二,伴隨城鎮化而來的中國人口遷移浪潮中,人居價值被人們廣泛認同,成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生態景觀地帶,而吸納海洋生態元素的主題社區開發,或許不會辜負天賜資質的“藍色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