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空降兵”的尷尬
35歲的張立原是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家紡織企業的老總通過獵頭公司以高薪把他招聘到自己的企業。進入這家企業之前,張立通過朋友對有十幾個人的人力資源部作了一番事先調查。結果是令他滿意的。比如,這個部門辦公氣氛融洽,年輕人很多,下班后經常搞些大大小小的聚會。張立想,人力資源部最怕人際關系復雜,大家能和睦相處,今后的工作大概會很順利。但是,當他來到這個部門擔任總監后,出乎他所料,一切都悄然發生了改變。大家工作時正襟危坐,氣氛壓抑,說話時謹小慎微,下班后行色匆匆,生怕被新總監抓住錯處。
張立感到很不舒服,覺得大家總是拿他當外人,隱隱約約中感到下屬們對他充滿敵意和戒備。面對這種局面,張立將委屈埋在心里,打算新官上任先燒好“三把火”,得到老板的認可再說——老板請自己擔任HR總監畢竟是為企業創造效益的。不把效益提高上去,老板承諾的高薪難以兌現不說,自己臉上也無光。
張立發現,這家企業各個部門,包括人力資源部門,管理非常松散,人浮于事,效率不高。思來想去,他決定從自己主管的工作入手,先給老員工一個下馬威,端正一下部門的工作態度,管束一下這些習慣了自由散漫的屬下……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就在他開始對部門的管理架構、人事組織結構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的時候,他發現,一些人開始消極抵抗。他的屬下,好像已在背地里簽訂了玫守同盟條約,對他布置的工作不是共同抵制,就是拖拖拉拉難以完成,誰若是一不留心順利完成了任務,反倒不好意思。大家對新體制的“非暴力不合作”態度,很快就見到了“效果”一一部門的工作變得混亂,人力資源部每每成拖企業后腿的部門。大家對人力資源部的不滿逐漸公開化,而由張立本人提拔起來的兩個副手,工作也不如以前積極了。這一切,要放在他原先的工作單位,他早就報告老總,讓那些不稱職的員工走人了。但這是個家族企業,人力資源部的老員工與公司老總不是沾親就是帶故,碰了哪個人的利益,都是牽一發而動全局,要想動真格的來點強硬措施,真難啊!
自己勢單力薄,難以開展工作,要打開新局面,怎么辦呢?張立向老總建議,將原單位的兩名老部下“挖”過來,協助他的工作。對此,老總沒有異議,默許了他的想法。但是,張立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這步棋顯然走錯了。
兩名老部下的初來乍到,確實讓張立如虎添翼。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帶來的“新氣象”沒有起到多大的正面作用,相反,卻讓人力資源部的工作效率不升反降,人際矛盾日趨復雜。因為,他們在人事任免、企業文化、績效考核、員工培訓、考勤紀律等方面都試圖作出巨大的調整。但是,這些舉措卻讓老員工極不適應,從而加劇了與三個“空降兵”之間的矛盾。
老總的態度呢?一開始,他極力支持張立的改革,因為那是他以前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但后來,禁不住牢騷滿腹的老員工們一再集體告狀,老總對張立的工作能力產生了懷疑。老總對他委婉地提出,讓他后調來的兩個老部下離開,以平息老員工的憤怒。
但是,張立的態度很堅決,他明確表示: “要走,我們一起走。”他心里知道,自己與老板的“蜜月期”已經結束,留下來也很難融入整個企業的團隊,走人是遲早的事。看看周圍充滿敵意的目光,再想想自己努力工作,換來的卻是這個結果,張立不禁黯然神傷。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怎樣扭轉不利的局面?
別急著燒“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HR空降兵”帶著老板的重托上任后,急于短期內做出成績,希望表現不俗的工作水平,得到老板和下屬的認可,這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心態。然而,HR經理人的工作特點是需要適應不同企業的不同管理模式,所以,在沒有融入團隊之前,HR經理人如果急于燒起“三把火”,對企業原先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大動干戈,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革,就會打亂既有的權力格局,觸及一些員工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人力資源經理還沒弄清楚水深水淺,就被明槍暗箭弄得個遍體鱗傷。折衷的方法是,新官上任不燒三把“大火”,而是燒三百把“小火”,這樣就可以實行漸進式改革,防止大的沖突出現。本文案例中急于求成的張立,其燒起的“大火”直接導致了自己與老員工之間的對立,其后果是,老總感到為難,他自己也進退失據。如果張立在上任之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來個全面診斷,并能用較溫和的手段來逐步處理這些問題,也許,他的處境會好得多。
其實,老板的支持,并不能保證一個好的計劃順利實施,要讓自己的創意成為現實,員工的支持才是關鍵。“HR空降兵”剛進入企業團隊,需要一段時間被周圍同事了解、認同、信任和支持,低調做人,平穩做事,做好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在熟識了企業基本情況和潛規則之后再思變進取,情況可能會好得多。另外,“HR空降兵”上任后,為了打開工作局面而將舊部下帶到新單位,也不是一個很妥當的辦法。道理很簡單,如果他們與新單位的元老們發生矛盾時,你該站在哪一邊?此外,原先部下的出現,是不是會讓老員工們覺得你對他們缺乏信任,或是有意在部門里另樹黨羽,搞小團體?
那么,“HR空降兵”如何讓自己在新單位“安全著陸”,盡快融入企業團隊呢?筆者以張立的案例為個案進行分析,對“空降兵”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謀人”之前先要“衛己”。“外來的和尚”要想念好HR這本“經”,并成功地將自己融入團隊,都要經歷一段磨合期。所以,先想辦法讓自己在新單位站穩腳跟,這才是最主要的。既然初來乍到,人地兩生,不妨先做一段時間的觀察員,大的方面,可以了解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特點,小的方面,可以了解員工的工作特點和職場潛規則。待基本情況都已了然于心,“HR空降兵”才能提出進一步的工作計劃和改革措施。否則,沒有調查研究之前就開始大刀闊斧,就會成為那種在沒有挖好防御工事之前就貿然進攻的“自大將軍”,除了失敗,還能有什么結果?
第二,要有說服老板的能力。“HR空降兵”帶著新的管理理念來到新的企業,必然會與企業原來根深蒂固的管理方法產生沖突,一部分員工,甚至包括企業核心人物,會抵制HR新政的實施。老員工的“詆毀”,會讓老板變成“墻頭草”。而當老板這棵“墻頭草”倒向老員工一邊時,那就對“空降兵”們的安全構成威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HR空降兵”就一定要具有說服老板的能力。要讓老板相信, “空降兵”的優勢恰恰在于沒有歷史負擔、人情糾纏,能夠放開手腳,實現許多老員工無法做到的事情。而且,當有些老員工不滿意自己的做法時,一定要讓老板相信,自己是為了公司的利益才受到抨擊的。所謂“茍利公司生死已,豈以禍福避趨之”!
第三,“HR空降兵”的“空降”失敗,通常不是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往往是不懂得協調人際關系。利益群體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形成了企業組織機構的特殊屬性,這也就決定了信任關系是“HR空降兵”進入企業的第一考量要素。“HR空降兵”進入企業中,要善于在糾纏不清的網絡里建立信任關系。信任打破了,可能你就會出局。信任建立起來,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從案例上看,張立的離開,不是他沒有HR專業知識,而是沒有處理好自己與老員工的關系,沒有搭建一座信任的橋梁。而建造這樣一座橋梁,可以考慮先與部門乃至整個企業的創業元老建立良好關系,取得他們的支持。由于資歷深,人緣好,朋友多,業績突出,所以能夠以一當十,對“HR空降兵”的人氣提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最后,順利度過“磨合期”后,就可以大展身手。“HR空降兵”可以根據公司發展戰略目標,根據老板的要求和期望,從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提出自己的看法,制訂行之有效的方案。可以梳理業務流程,完善組織架構,做好績效考核、員工培訓、企業文化建設,了解和掌握薪資福利制度執行情況以及用工成本,及時提出薪資調整意見,建立薪資分配激勵機制及考核體系,為公司領導制定組織發展戰略提供決策依據。可以與財務部門一起合理測算人力成本,推動部門內部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當好公司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總之,如果已經了解了企業的情況,取得了老板的信任,與老員工建立了信任的橋梁,“HR空降兵”就可以放手大膽實施心中的計劃,展現非凡的專業水平了!
也許,“HR空降兵”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方案執行起來會有很多阻力。但是,一旦改革給企業帶來了效益,讓員工嘗到了甜頭,分享到了成果,“HR空降兵”也就能夠獲得老板和員工的擁護與支持。那時,“HR空降兵”的稱謂就會成為一個遙遠的回憶,因為他已經真正融入了企業團隊,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再也不格格不入、矛盾重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