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無論山寨走向聯盟,還是有人被“正規軍”收編,或因自身問題滅亡,山寨這個群體始終保持著生命力,為市場注入不一樣的活力。
今年7月,我的一位朋友特別興奮地向我顯擺她那花了899元購買的、天天在各大電視臺打廣告的著名山寨品牌的手機,言語中不乏喜愛: 長得好看,屏幕又大,音效還特別好。這款山寨機,乍一看與諾基亞某款手機很像,銀白色機身、纖薄,看起來挺有品。自此,她逢人便夸山寨機又便宜又好用,壞了也不心疼,常換常新云云。
不久前,忽然發現她MSN的簽名檔改了,“作為消費者,你們當然有知情權,作為售后服務人員,我們也有權保持沉默”。一問,她就氣不打一處來: “我正狂發短信呢,屏幕忽然就花了,拿到售后服務點,對方無比肯定地表示,手機屬于‘人為損壞’,不予保修。”當她憤怒地追問,到底該如何界定人為損壞和機器本身質量問題時,維修人員給了她如上答復。
我問她,恨不恨山寨?她竟然說,不恨,當初買的時候,就應該想到它可能存在質量差、售后差的問題。現在她只是懷念用山寨機聽歌的日子。
這時,忽然明白了同事對于山寨機的經典點評: 山寨這個群體永遠不可能死掉,就像蟑螂一樣,繁殖非常快,而且打不死,即使死掉,也只是某個廠商。就像長江后浪推前浪,總有弄潮兒匯入山寨的滾滾潮流,是為“打不死的山寨”。
這從山寨族的隊伍不斷擴大就可以看出來。山寨手機風行之后,山寨MP3、山寨數碼相機、山寨筆記本電腦等迅速跟進,隨后更擴大到山寨明星、山寨影視劇、山寨春晚等,最近還有人提出了山寨聯盟的概念。
山寨的流行,充分反映出市場和利潤才是硬道理。在山寨產業鏈中,很多下游廠商都不為人所知,但它們也不至于吃不上飯。不久前,威盛電子與微軟在深圳成立“開放式超移動產業策略聯盟”,幫助客戶在數月內設計一臺完整的筆記本電腦上市銷售,儼然一副山寨風格。
當然,多贏才是山寨聯盟存在的關鍵。對威盛來說,拷貝“山寨手機”的運作模式,可以借助內地眾多廠家勢力挑戰英特爾和AMD; 而對下游廠商而言,這樣的聯盟也可以縮短它們研發、生產和產品出貨的時間,市場反應速度快,成本還低。
山寨聯盟,頗有些合縱連橫的味道。只不過,如今的聯盟搶奪的是市場份額,抗爭的是一個或幾個商業霸主。近期,有消息稱,中國電信有意持股聯發科,并謀求進一步的合作。雖然這一消息已被否認,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山寨可能存在的另一條路,那就是被正規軍收編,并成為正規軍擴大市場領地的排頭兵。
無論如何,山寨就像離離原上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山寨的生命力,的確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