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一次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親自操盤了第一次融資、親自主導了一次完整的并購、最后的夢想就是經歷一次真正的上市。”說這話的時候,狼煙科技公司CEO魯眾的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已經暫告一個段落。12月,魯眾把自己40歲才創(chuàng)立的、剛3年的狼煙科技以部分現金加部分股權置換的方式,賣給了國內老牌的域名服務商萬網。
狼煙科技的商業(yè)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單純地為企業(yè)建網站,并不具備很高的行業(yè)壁壘和技術門檻。而且,當像阿里巴巴的“阿里旺鋪”那樣的潛在競爭對手相繼出現的時候,魯眾感到了很大的壓力。“雖然我們產品很好,成長也很好,但是靠自身的力量獲得超常規(guī)的擴張非常難,加上10月份爆發(fā)的金融危機,使我們不得不做出非常現實的選擇。”
這就是IT行業(yè)“老江湖”魯眾做決策的原則,現實利益放在第一位。
審時度勢的“老江湖”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一種說法,“這個企業(yè)就是我的孩子。”創(chuàng)業(yè)者對于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通常懷著一種深深的“母愛”,在投資人進入的時候,會做非常痛苦的抉擇,而要賣掉時,更是“肝腸寸斷”。
但記者從魯眾身上看到的是出奇的冷靜。在最近的一次會面中,他談到已經完成交接手續(xù)的時候,有一種“賺”了的喜悅——因為他如此果斷,趕在金融危機之前找到了一個好買主,賣了一個好價錢。
心理的失落肯定是有的,畢竟這個公司是他親手做起來的。在狼煙并入萬網以后,魯眾只是眾多股東之一,而且只擔當融資上市方面的職務,已經完全脫離具體的業(yè)務經營層面。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會不適應,但魯眾不一樣,他靠理性的分析來做事。
顯然,魯眾雖是一個初次創(chuàng)業(yè)者,卻是一個“老到”的商人。“雖然我不能把控這個公司,但從長期利益來看,狼煙可以更快地擴大規(guī)模、搶占有利位置、成功的可能性變得更大,而且總體的投資回報更高。”
他甚至以2008年IT業(yè)界“最愚蠢CEO”——雅虎的楊致遠為“反面典型”,楊致遠憑感情做事,拒絕了微軟對雅虎的高價收購,不但讓股東損失了200多億美元,也使員工面臨失業(yè)的命運。“這就是理智與不理智的差別。”魯眾說,“我是理智地做市場,追求利益最大化。”
深謀遠慮的“狼”
“他總能讓對手妥協(xié)和屈服。”這是劉貝貝(狼煙科技5個創(chuàng)始人之一)對魯眾的評價。
在美國一起參加戴爾的活動時,我問劉貝貝 : “如果用動物來形容魯眾,會是什么?”她想了好一會兒,最后回答說: “是虎和狼的結合。”而魯眾覺得自己更像狼,在他眼中,“狼有很多優(yōu)點,有很強的團隊精神、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表里如一、從來不拋棄同伴等等。”
其實,初識魯眾,你會認為他溫良恭儉——也就是說,他的狼性是深藏不露的,無論是制定一個目標還是達成一個目標,他都深思熟慮。
比如,狼煙科技的創(chuàng)立,一開始就不是“誤打誤撞”的結果。雖然魯眾很津津樂道和王志剛一見如故、3天就做決定創(chuàng)立狼煙科技的故事。但是很顯然,魯眾一開始就知道風險投資人的胃口: 一是好的團隊、二是好的商業(yè)模式。
所以我們看到,狼煙科技這樣一個IT業(yè)界的“無名之輩”卻擁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管理團隊。CEO魯眾先后在DEC、微軟、甲骨文、AMD等公司任高管,曾與吳士宏、林正剛、唐駿、譚智等業(yè)界名人搭檔共事; CTO王志剛與其哥哥王志東同是新浪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副總裁黃海軍擔任過掌上靈通的副總裁; 銷售總監(jiān)孫寧則是阿里巴巴與Google在中國最大的代理商之一紫博藍的創(chuàng)始人; 劉貝貝曾是新浪網產品市場高級經理。
狼煙科技的商業(yè)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幫企業(yè)建網站,但其顛覆性在于,通過其智能網站建設平臺——“超級站車”,使得原來成本高、開發(fā)時間長的網站建設變得產品化、規(guī)模化,從而變成了一家“網站超市”。
風險投資人很容易理解“網站超市”的商業(yè)模式,而“電子商務”的概念早就得到了風險投資人的認同。狼煙科技在其他方面也很有誘惑力: 4000萬中小企業(yè)用戶,服務采用SaaS模式,合作伙伴包括百度、谷歌、阿里巴巴等等。
很明顯,這一切都是奔著上市而去的,沒有任何創(chuàng)業(yè)的浪漫主義情懷。只是,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變數,使得魯眾不得不改變狼煙科技的方向。
“勤奮而克己”的人
魯眾是“魯人”(山東人),身上有一種很奇怪的氣質,在“土”和“洋”之間“隨需應變”。
剛進外企時,魯眾接電話還是機關的作風,抓起電話來就是,“喂,誰,說話。”魯眾的老板是一個臺灣人,他教育魯眾,接電話以后要說: “您好,有什么事我可以幫您。”但魯眾就是改不了。“直到有一次,老板忍無可忍,一腳把我的椅子給踹翻了。”從那以后,魯眾就天天在家里練,以糾正這個習慣。
從“土鱉”變成“洋味十足”的跨國公司的職業(yè)經理人,最難蛻變的是語言。剛開始的時候寫一個銷售總結,人家只需要10分鐘,他卻需要兩個小時。魯眾就拿一個睡墊鋪在辦公室里,白天處理不了的事情,晚上繼續(xù)做。“半年以后,我就慢慢地適應了; 一年以后,我就完全調整過來了。”
而從“洋”變“土”,也頗為不易。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遇到業(yè)界同仁、或者朋友時,魯眾總要“繃面子”,上高檔的餐館吃飯、搶著買單。但現在完全把心態(tài)放平了。“我會直接告訴他們,我現在是在創(chuàng)業(yè),很艱苦,所以我們只能吃點簡餐。”在做職業(yè)經理人時,魯眾一年宴請方面的預算就有五六百萬元,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落差。
“我也許不是最出色的,但我絕對是最勤奮的。” 1990年,從國家機關加入到中國最早的PC廠商DEC,魯眾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拿衛(wèi)生部信息中心的單子。毫無經驗的魯眾兩手空空、頭腦空空地就去了。第一天,沒讓進門 ; 第二天,呆若木雞地在門口站著; 第三天,逮著個機會進門。魯眾沒有多說,就是給大家倒倒水、點點煙; 等到第四天,信息中心的人才允許魯眾帶技術人員上門。最終魯眾拿到了這份合同。
魯眾認為,做銷售的結果只有兩個,要么贏,要么輸; 要么成功,要么失敗。如果你想要贏,就必須足夠勤奮。“人笨點沒關系,但是不勤奮肯定沒戲。”
采訪手記
錢,給多少要多少
在談到創(chuàng)業(yè)感想時,魯眾認為,商業(yè)模式最重要; 其次要有好的團隊,因為這是投資方最看重的; 第三是錢很重要。“當有人愿意給你錢的時候,有多少就要多少。”
這與我們之前采訪的諸多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的CEO的說法大相徑庭。我們在采訪塊錢CEO關國光的時候,他說“快錢不缺錢”; 在采訪天涯網邢明的時候,他說“天涯從沒缺過錢”。但是魯眾卻認為,錢越多越好。任何一個企業(yè)的CEO在進行資金儲備的時候,一定要有遠見。“因為你不知道前面有多少坎,有多高的坎?有糧才能做到心不慌。”
魯眾的職業(yè)生涯中,經歷了2000年的互聯(lián)網低潮,看到很多曾經牛氣沖天的互聯(lián)網公司“血盡而亡”; 而今正在經歷著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回過頭來看,在惡劣的經濟形勢下,資金有多么的重要!生存下來的都是資金充足的,或者有資金儲備的公司。誰都無法料定下一個經濟下行周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