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許多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存在不披露、少披露或披露不完整的問題,以達到利用關聯方交易來粉飾業績的目的,嚴重危害了國家、股東、債權人和投資者的利益。為真實反映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本文對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 上市公司 關聯方交易 信息披露
財政部于1997年5月首次對關聯方的范圍進行了界定,規定上市公司應該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關聯方關系,以及關聯交易的各項要素。關聯交易信息披露一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薄弱環節,也是監管部門監管的重點之一,近來更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一、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產生動機
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交易的存在就其本質上來說,是合法的,并且適應了整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但事實卻是不平等的。
1.關聯方交易可以利用虛假的銷售來實現收入的增長或成本的降低,以達成操縱利潤的目的。有些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存在大量的應收賬款,這些交易基本上是與其關聯的企業進行賒賬而來的。從表面看來公司銷售業績很好,公司的利潤增加,股價也會一路上升。但當公司一年后突然宣布上年度售出的商品一律被退回,這時利潤全部取消,股價也會一落千丈,投資者就會損失慘重。
2.關聯方交易可以節約交易成本,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益和盈利能力,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關聯交易在關聯企業間進行,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與獨立的交易相比較,交易方法和過程往往比較簡單和直接,相應的交易費用、管理費用和監督成本較少,交易成本大大低于與一般的公司交易費用,故關聯方交易可作為上市公司實現利潤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3.關聯方交易可以“合理避稅”。他們平時打著“合理避稅”的幌子,用很高的價格從關聯企業買進材料,再用低價格賣給關聯方。利用不同企業、不同地區稅率及免稅條件的差異,通過“移花接木”的方法將利潤轉移到稅率低或免稅的關聯企業,將盈利企業的利潤轉移到虧損企業,從而實現整個集團的稅負最小化。
二、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信息不完善披露的危害
1.對政府的損害。出于避稅動機的關聯方交易會減少政府稅收。有些上市公司通過“合理避稅”轉移了企業總體稅負,給國家稅收收入造成嚴重的損失。有些外商投資者利用低價向其關聯企業銷售商品或高價從國外關聯企業進口原材料、設備等手段來轉移在我國賺取的利潤,達到少交稅的目的,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2.對銀行的危害。如果上市公司通過關聯方交易操縱利潤,造成公司虛假盈利,銀行就會輕信該公司,進而對其貸款,這種虛假現象一旦被識破,公司本質現出原形,這樣銀行將蒙受巨大損失。
3.對其他股東、投資者及債權人的損害。部分上市公司利用關聯方交易,修飾財務報表、虛構經營業績、夸大有關盈利指標等,給投資者造成潛在的決策風險和經濟損失。
4.對自身的危害。上市公司的銷售、交易過程中存在過多的關聯方交易,就會使公司對關聯方的依賴性加強,降低其市場競爭力。另外,如果公司為關聯方提供擔保或貸款,更增加了本身的財務風險。
三、完善我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的建議
1.加強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司領導體制、決策過程、管理制度和營運機制,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2.加強對會計事務所的監督與管理。加強對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社會監督和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力度,進一步規范會計師事務所的運作機制。對上市公司實行注冊會計師年度財務報告審計制度,加大社會審計、監督力度,提高關聯方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確保信息披露符合國家法律的要求并體現了公司運營的真實性。
3.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建立透明化的網絡信息,增強網上信息披露的真實性,鼓勵上市公司在網上適當、適時的披露關聯方交易資料,為相關信息使用者提供透明度高、可信度強的財務信息。
4.加強會計準則的建設。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一是現行的關聯方會計準則是1997年1月1日施行的,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環境已與當時的情況有著顯著的差別,準則的適用性也有了較大的變化,根據關聯交易信息披露中出現新的特點和情況及時地修正、完善準則。爭取從各環節、各方面切斷利用關聯方交易操縱利潤的通道,從而達到減少不公平的關聯方交易的目的。二是制定的準則還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最大限度地阻止非法關聯方交易的產生。對每次關聯交易出現的新問題,應及時對癥下藥,快速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對策。三是制定的準則充分考慮我國上市公司的特點,制定一套比較靈活、操作性強的關聯交易準則、政策和方式。另外要借鑒國外優秀的準則,特別是美國公認會計準則。
四、結束語
關聯方交易是個復雜的問題,規范關聯方交易,將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針對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及其交易信息的披露現狀,中國證監會必須制定相關的制度,增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實用性,使得會計報表使用者能更準確、更詳細地了解企業的經營業績和關聯方風險。
參考文獻:
[1]陳國平:會計政策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應注意的問題[J].財會月刊,2005.10
[2]裴 旺.王布衣:國際審計報告的最新變化及啟示[J].財會月刊,2005.8
[3]紀福連: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及披露分析[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4.13
[4]劉麗琴: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及披露的分析[J].經濟問題,2005.7
[5]黃小蓉:關于會計信息披露的市場經濟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4.7
[6]姜興光:中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及其信息披露[J].鐵道經濟研究,2004.11
[7]張 潔: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規范化研究[J].鐵道物資科學管理,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