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區域收入差距正在不斷擴大,并且已經對整個經濟的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縮小差距、保持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本文通過對我國的區域性收入的現狀分析,提出解決區域收入差距過大的對策,分別從產業調整等六個方面,改善分配制度的社會環境和法律環境,從而進一步縮小我國區域性收入差距,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
[關鍵詞] 區域收入 收入差距 社會發展 整改措施
一、關于區域收入差距狀況分析
1.基尼系數不斷上升
世界銀行曾發表聲明指出,過去20多年,是中國收入差距擴大最快的時期,中國也是世界上基尼系數提高幅度最大的國家。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國家的基尼系數通常在0.5和0.7之間,收入相對較為平等的國家在0.2和0.35之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基尼系數所反映出來的收入差距,總得來說呈上升趨勢。據世界銀行統計,200年我國基尼系數已逼近0.47。在股市樓市的雙重作用之下,2007年基尼系數接近或者超過0.48已成定局。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人均GDP達到15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數才開始下降,我國去年人均GDP已達到2000美元左右,人均GDP增加與基尼系數呈正比。以上數據都是根據正常收入計算的,如果將偷稅漏稅,代寫論文官員腐敗等非法非正常收入也估算在內的話,我國收入分配差距將更加嚴重。
2.引起消費差距擴大
收入差距的擴大使總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下降,投資乘數效應也迅速降低,最終導致全社會的總需求水平下降。這樣就會形成漢斯·辛格所指出的收入——需求——投資惡性循環,即“大多數人的低收入意味著低購買力,致使國內市場狹小,投資引誘不足進而導致生產率低下,低生產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復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全國居民消費指數1994年124.1下降到2000年的100.4。從2001到2006年我國消費率依然呈下降態勢。與國外一些主要國家相比,還嚴重偏低。總消費需求不足導致我國宏觀經濟失衡,使通貨緊縮成為我國宏觀經濟的經常性威脅,制約經濟的發展。
3.收入差距過大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負效應
由于中國長期受“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響,人們對收入差距過大比較敏感,由此就會造成心態失衡,給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造成一種潛在的不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因素。少數人的巨富引起多數人的不滿,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地區間貧富懸殊的存在,誘使大量人口無序地涌向發達地區,社會犯罪活動猖獗,嚴重危害社會治安;貧富差距懸殊也導致了教育失衡,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不斷拉大,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乃至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關于縮小區域收入差距的措施研究
1.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產業調整步伐
促進產業協調發展,消除收人差距產生的產業結構因素;各地區大力調整主導產業,選擇適合于本地特色和條件的產業,將自己置于我國經濟系統中乃至全球化中定位,培養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在兼顧地區經濟利益和互惠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地區分工體系,促進發達地區向較落后地區轉移。鼓勵和扶持原材料產地和礦產資源地發展加工型支柱產業;同時推進發達地區的加工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外向型發展,從而促進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2.發揮政府對再分配的調控職能,提高要素利用效率
在強調以效率提高作為主要增長動力的增長方式根本轉變過程中,能以不損害先公平進而降低效率為代價來提高事后分配結果上的均等程度。根據有進有退的原則,代寫留學生論文 應將政府的政策目標和職能從直接干預市場資源配置轉變到再分配調節上來,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配套的收人分配和再分配體系。
3.調節收入分配關系,擴大中等收入者比例
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靠合法經營也會獲得高收入,產生貧富懸殊,這也不符合共同富裕原則,必須運用稅收手段加以調節。對貧困地區,國家從多方面采取政策,加大扶貧力度。目前我國高中低收入戶的比例呈金字塔形,而比較合理的收入分布應該是“橄欖形。因此,要通過調節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擴大中等收入者在社會中的數量。
4.加快中西部經濟建設,實現地區協調發展
國家應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加強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外地投資者到西部投資,鼓勵將東部的資金、技術、入才引入到西部。同時中央應拓寬中部政策空間,明確中部發展的戰略定位。尤其是在發展定位上,中部地區應在原有定位。
5.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與否,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貧困階層的正常生活。要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社會保障法制化。要高度重視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問題,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繼續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運用法律手段控制打擊非法收入
中國目前的收入差距問題有很大比例是權力、腐敗等非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結果。要加快建立、健全一套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收入分配法律體系,轉變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控、調節方式和職能。加強國家在立法,執法及監管方面的力度,規范分配秩序,避免權力壟斷,打擊尋租活動并與反腐敗結合起來,堅決有力持續全面地打擊違法經營活動,斷絕非法收入來源。
參考文獻:
[1]葉初升 夏善華:湖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問題.研究,一兼論“泛武漢城市圈”區域協作體系的構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5,(7)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0,1997,2007
[3]劉日昊 唐 亮 陳守東:我國縮小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的對策.經濟縱橫,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