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奧運低谷效應”是大多數奧運會承辦城市難以擺脫的陰影。當今的國際經濟環境正經歷著劇烈的波動,美國次貸危機、世界經濟整體呈現通脹,國際糧價、油價高企等相繼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幾乎沒有哪個奧運會承辦城市能完全擺脫后奧運時代的經濟風險。我國綜合國力與經濟潛在增長率穩步提高,加之經濟總量大,經濟體系齊全,回旋余地較大。因此,奧運會的結束不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奧運會后中國經濟的走向如何,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本文對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進行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將一如既往地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關鍵詞] 后奧運 中國經濟 平穩較快增長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地落下了帷幕。奧運會后的中國經濟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有人認為奧運會將是中國經濟的一個拐點,從加速轉向減速的拐點;也有人認為,中國經濟仍將繼續平穩發展。奧運會后的中國經濟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一、中國經濟是否會出現“后奧運”現象
根據以往各屆的奧運會經驗,由于對基礎建設和體育設施增加投資和游客消費給主辦城市帶來收入,大多數奧運會舉辦國在籌備奧運會階段出現過短暫的超常繁榮,之后則經歷過經濟快速回落的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奧運后滑坡現象”,也被稱之為“后奧運低谷效應”。 2000年悉尼奧運會后,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即出現GDP增長率小幅下滑、投資大幅下降、房地產業衰退等跡象,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因此各國“后奧運”經濟現象的形成有著不同的原因,需要具體分析。北京奧運會后的中國經濟是否也會表現出“后奧運”放緩的特征呢?我認為有這種可能,但即使放緩,其幅度也會相對較小。
首先,為了辦好奧運會,我國確實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不少的經濟資源,從絕對數看,北京奧運的投資規模創下了歷史紀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會得出不同的結論。1964年東京奧運會,該國的投入相當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4%,1988年漢城奧運會,該國的投入相當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5%,中國的比重為多少?中國2007年的GDP為24.66萬億元,假設2008年保持10%的增長為27.13萬億元,5200億元的投入占其比重為1.9%。如果用奧運會投入和舉辦國的經濟實力相比,北京奧運的投入還比不上20年前的韓國和40年前的日本,以此看,所謂的“后奧運低谷效應”,發生在中國的概率也并不高。
其次,即使對舉辦城市北京而言,也不會因為奧運會后的投資規模劇減而大幅放緩經濟增速。以投資規模來看待經濟增長,北京市在奧運會后的經濟增長可能會略有下降,但如果考慮到北京前期為改善交通和環保等帶來的效率提升,以及奧運會后難以估量的旅游市場,以及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這些都有可能彌補北京投資規模減少的問題。既然中國沒有出現奧運會前投資貢獻度大幅上漲的情況,那也就沒有理由認為中國在奧運會后會出現由于投資增速放緩而引起的經濟增長放緩現象。
二、奧運會后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進入后奧運時期,盡管前奧運時期體育場館和關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大規模投資需求,以及奧運舉辦期國內外游客帶來的巨大消費需求會減弱甚至在短期內消失,但過去30年支撐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基本動力不會發生變化,奧運會帶來的經濟和投資增量在中國經濟和投資總量中的比重很小,奧運會不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分水嶺,不會改變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大勢,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1.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不會發生明顯變化。過去7年推動中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儲蓄率較高,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巨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市場潛力巨大,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以及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這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不會因為奧運會結束而發生變化。
2.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受奧運經濟的影響較小。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雖然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明顯,但北京市經濟僅占全國經濟總量的3.6%。所以,“后奧運效應”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3.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和潛力仍然很大。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交通網絡化水平,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奧運會結束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不會出現“后奧運衰退”。
4.中國正在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已經和正在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措施為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創造了條件。中國政府明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采取措施努力擴大國內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促進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這些措施將有效避免經濟大的起落,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較快發展。
三、結論
從短期看,中國經濟正處于經濟周期的減速階段,減速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國內國際兩個方面。一方面,經過連續幾年的高增長,中國經濟到2007年已呈“過熱”,為了應對“過熱”帶來的通貨膨脹等一系列經濟問題推出的調控政策。另一方面,以美國次貸危機為觸發因的世界經濟調整也對中國形成了一定的沖擊。由于中國的PPI上漲幅度繼續加大,CPI上漲幅度的回落并不是很大,全面調整宏觀調控政策的時機并未到來,況且調控政策還會有一定的時滯。因此,奧運會后中國經濟運行在既往軌跡上有著全新的動力基礎,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將一如既往地運行在平穩較快增長的軌道上。
參考文獻:
[1]羅時銘著:奧運來到中國——奧運文化叢書[J].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任海著:奧林匹克簡明百科全書[J].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N].人民日報,2008年4月17日
[4]北京奧運會大學生知識讀本[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