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運用經濟學中的彈性理論,采用定量與定性的研究方法,對青海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現狀進行了初步分析。
[關鍵詞] 青海省 城鎮居民 消費結構 彈性分析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最終環節,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而認識和分析城鎮居民消費現狀及消費結構的特點,對宏觀經濟決策、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有著重要意義。
一、青海省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同步增長,消費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消費經濟學認為,消費是收入的函數。人們的消費能力主要取決于收入中可進行自由支配的部分,即可支配收入。2000年,青海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170.0元,人均消費支出4185.7元;2007年,青海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76.1元,人均消費支出7512.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4.17%,是近十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7年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106.1元,增長98.76%,年均增長14.11%;人均消費支出增加3326.7元,增長79.48%,年均增長11.35%。從數字的變化可以看出: 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支出同步增長,但消費支出增長速度小于收入增長速度。而且同時也要看到,雖然青海省城鎮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總體上仍然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更低于發達地區水平。2007年青海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76.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13786元低3509.9元,北京、上海、浙江省、廣東省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1989元、23623元、20574元、17699.3元,青海省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29位。
二、青海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彈性分析
彈性理論認為,E=1時為單位消費彈性,E<1時為消費缺乏彈性,E>1時為消費富有彈性。人均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系數為0.80,低于單位消費彈性,即可支配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消費支出增長0.8個百分點,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說明城鎮居民總消費對收入的變動反應比較平穩,消費水平還有進一步提高的潛力;同時從8大類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情況看,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說明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長,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向提高生活質量方向轉變,消費增量投向出現了結構性的“冷”“熱”不均。
1.基本生活消費支出比重不斷下降
2007年青海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7512.4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長了3326.7元。其中,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40.9%下降到2007年的37.3%,下降3.6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8.0%下降到2007年的6.5%,下降1.5個百分點;雜項商品與服務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7.3%下降到2007年的4.4%,下降2.9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長期以來以溫飽為主的基本生活消費結構在逐步改變。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雜項商品與服務類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系數分別為0.45和0.39,仍屬于消費缺乏彈性,即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這兩項消費支出分別只增長0.45和0.39個百分點,表明城鎮居民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雜項商品與服務的消費也呈下降趨勢不再是人們消費的重點。
2.衣著、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消費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已趨于穩定
青海省城鎮居民衣著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11.0%上升到2007年的12.0%,提高1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11.8%上升到2007年的12.6%,提高0.8個百分點。
衣著和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系數分別為0.97和0.94,仍屬于消費缺乏彈性,即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這兩項消費支出分別增長了0.97和0.94個百分點,雖然同屬于消費缺乏彈性,但是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城鎮居民在衣著和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方面的消費支出遠遠大于食品等基本生活消費支出。
3.交通通訊、居住、醫療保健消費偏“熱”
青海省城鎮居民交通通訊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7.1%上升到2007年的10.5%,提高3.4個百分點,是所有消費支出中增長幅度最大的一項;交通通訊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系數為1.66,居第一位,屬于消費富有彈性,即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交通通訊消費支出增長了1.66個百分點,極具彈性,是8大類消費支出中增長最快的一類。青海省交通通訊類消費支出增長強勁,消費熱點已經形成。
青海省城鎮居民居住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6.6%上升到2007年的8.5%,提高1.9個百分點,在所有消費支出中增長幅度僅次于交通通訊消費支出的增長幅度;居住的收入彈性系數為1.35,在8大類消費中位居第二,屬于消費富有彈性,即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用于居住方面的支出增長了1.35個百分點。
青海省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7.3%上升到2007年的8.2%,提高0.9個百分點,在所有消費支出中增長幅度僅次于交通通訊和居住的消費支出的增長幅度,位居第三;醫療保健的收入彈性系數為1.01,在8大類消費中位居第三,屬于消費富有彈性,即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用于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增長了1.01個百分點。醫療保健支出增長迅速。
三、結論
由此得出如下結論:青海省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主要投向交通通訊、居住、醫療保健等方面。而以溫飽等基本生存需求為主的消費結構已經被取代,同時以人力資本投資的教育、文化等的新消費結構正在形成。由此表明,青海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整體上在由“生存型”逐步向“發展型”和“享受型”的物質精神文化消費轉變。
因此,通過研究居民消費結構新動向,改善供給結構,調整消費政策,努力擴大交通通訊、住房、醫療保健等消費“熱點”,發展和培育文化、體育、教育、旅游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并轉化家庭設備耐用品及雜項商品消費領域的“冷點”。
參考文獻:
[1]青海省統計局:青海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2]2007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比[EB/OL].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4/22/111045.html,2008~04~22
[3]北京統計局:北京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