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奧林匹克運動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力與美的精神享受,更重要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必定會帶動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會使越來越多的人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投入到各種體育活動中去,形成一股巨大的大眾體育文化潮流。我們應抓住這百年難逢的機遇,推進我國體育旅游這一朝陽產業快速、高效、健康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關鍵詞] 后奧運時代 體育產業 旅游 發展
一、體育旅游的概念
體育界近年對體育旅游做了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的定義。廣義上講,體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體交流活動與旅游地、體育旅游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狹義上講,體育旅游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體育需求,借助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并充分發揮其各種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種活動。
體育旅游業是指社會為滿足大眾體育旅游的需求,而將人類所創造的一系列物質形態的工具有機地組合起來,并以商品化的綜合服務方式,為體育旅游者提供便利的綜合服務產業,它是旅游的一部分,也是體育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體育業與旅游業兩大產業交叉相結合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和體育特點的新興產業。體育旅游是一種獨特的旅游產品,只有同時滿足體育與旅游兩個前提條件的旅游產品,才能稱為體育旅游產品。體育旅游可分為觀賞性旅游和參與性旅游兩大類。具體的還可以細分為賽事觀摩游、運動觀賞游、休閑娛樂游、驚奇探險游、項目培訓游、體育產品商務游、民間傳統體育游、活動參與體驗游、健身度假游。
體育旅游是旅游業專項化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體育旅游資源除了常規旅游資源的特征外,其健身性、可重復性、觀賞性、參與性等特征使旅游活動具有更加鮮明的“體育”特征,其多元的服務功能能夠滿足人類的個性消費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極大刺激了我國體育消費需求
籌備和舉辦奧運會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體育消費需求不斷釋放的過程,也是一個體育消費者教育的過程。我國為承辦 2008年北京奧運會制定了一系列以人文奧運為主題的活動計劃, 宣傳奧林匹克文化,普及全面健身知識,引導體育消費觀念,對提高居民的體育消費技能,形成深入持久的全民健身高潮,具有重要的作用。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必然進一步激發居民體育消費的熱情和需要。
1.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及人們體育價值觀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體育人口數量較2001年申奧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我國體育人口得到了迅速增長。
2.體育消費增長趨勢迅猛。實物型體育消費如運動服裝、運動鞋帽、運動器材等需求將繼續增長。隨著我國體育社會化的拓展,體育人口的增加,實物型體育消費需求將迅速增長。觀賞型體育消費需求繼續保持旺盛勢頭。隨著體育事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國際體育交流必將日益擴大,各種各樣大型的國際體育賽事在我國舉辦,必將極大地提高我國人民的體育意識和欣賞水平,觀賞型體育消費者隊伍在我國將壯大。參與型健身娛樂消費將出現大眾化、普及化趨勢。參與型體育消費就是指人們用貨幣購買各種和體育活動有關的體育勞務或服務的體育消費資料的消費行為。當前各種體育勞務和服務項目正方興未艾,特別是一些健身娛樂場所和健美鍛煉、咨詢、輔導等有償服務形式的不斷涌現,必將極大地提高體育消費者的消費興趣。同時, 體育的功能、體育消費的效益也將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從而促使更多的人參與體育消費過程。消費群體的層次性也正在由過去以年輕人、有錢人為主向工薪階層、各年齡階層廣泛參與的方向發展;消費形式也由過去零星的、不定期的嘗試性消費向有規律的、定期的習慣性消費方向轉變。從地域上看,參與型體育消費也正在由過去的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擴散,由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向西部欠發達城市擴散,由各地城市向農村擴散,并出現家庭集體消費和節假日集中消費的新趨勢。
3.以奧運為載體的文化活動更加豐富人們的體育需求和文化生活。如湖南衛視的“奧運沖沖沖”節目,吸引的不僅僅是湖南本地的群眾參與,更是有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等全國各地的人們不遠千里坐汽車甚至坐飛機去參與這項體育挑戰游戲。這個活動之所以舉辦得這么成功,也是因為在奧運年激發了大家這種強烈的參與體育活動的沖動。因此,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把這一大眾體育文化推向了新的高潮。
4.體育需求將越來越成為時尚。奧運會使我國逐漸形成特有的體育需求文化體系,如體育飲食文化、體育醫療文化、體育服裝文化、體育建筑文化、體育表演文化、體育旅游文化、體育用品文化及體育電視文化等。
5.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科學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經濟收入和余暇時間不斷增加,體育旅游消費逐漸成為人們現代生活中的一種文化消費,體育旅游業逐漸成為我國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由于現代體育旅游產業以商品化的形式服務社會,能為廣大體育旅游者提供各種類型的體育旅游資源和服務,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外出觀賞和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受到了廣大體育旅游消費者的歡迎,形成了相當大的體育旅游消費市場。
三、“后奧運時代”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對策
“后奧運時代”一般是指在奧運會舉辦后1年~8年。由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給我國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綜合效應。最直接的現象就是,會后比賽場館的利用、旅游市場的開發、環境的保護、城市的規劃,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等等。奧運會后是否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回收前期投入的大量資金,如果采取適當的措施,可以成為經濟積極發展的重要因素。就體育旅游產業而言,制定良好的政策將直接影響奧運會前期投入的大量資金的回收。
1.加強體育、旅游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即可產生雙贏
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交叉融合而產生出的具有旅游和體育特點的新型旅游市場,它的發展必須依賴于兩大產業的融合。由于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本身起步晚,在產業范圍、產業結構和產業定位上均存有爭議,且兩產業之間各行其道,取有用之處而為之,相互交融與滲透不夠, 造成體育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體育旅游的進一步發展。面對巨大的體育旅游市場,當務之急是體育、旅游兩個部門攜起手起來,加強兩大產業的合作與交流。
體育旅游資源是體育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體育旅游業是借助于體育旅游資源而建立和發展的,沒有體育旅游資源就沒有體育旅游業。我國舉辦奧運會后,北京、天津、上海、青島等地留下大量的體育場館、體育活動設施就是最好的體育旅游資源。如果共同建立和發展體育旅游分支機構和以體育旅游為主題的各級旅行社;建立起一個市場機制型的協調合作平臺,互通信息,充分發揮二者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向客源市場提供內容豐富、功能完善的體育旅游活動產品,最終形成體育業和旅游業的雙贏局面。
2.完善法律、法規建設,加大國家宏觀調控
政府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承擔起調控、規劃、引導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責任。要想起到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政府的產業政策必須做到:加強對體育旅游實踐體系的研究,為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促進體育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制定同國際接軌的旅游法律和法規體系;制定體育旅游的整體發展規劃,把體育旅游計劃納入國家旅游計劃之中;制定對體育旅游產業的財政投入、社會投資、稅收優惠政策,以形成依靠社會、依托市場,多元化、多形式的體育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強對體育旅游消費的引導,從國民休假制度、旅游價格調節、體育場所規劃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調控機制;加強體育旅游市場準入、市場競爭,以及市場監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競爭、信息靈敏、運行有序的體育旅游市場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旅游體系。
3.借北京奧運會東風,創建具有主題特色的體育旅游品牌
首先,借光奧運,借道體育,以“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理念為導向,充分開發體育旅游資源,全面完善和豐富旅游產品結構,深度開發、推銷以奧運會為主題的觀賞型、參與型、文化與休閑型等體育旅游產品,形成中國旅游的新賣點。同時對現有的體育旅游產品進行評估,并與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等其他旅游形式相結合,創新思路,進行深度開發,形成新型的、有特色的、生命周期長的、系統的體育旅游產品。
其次,開發專項體育旅游產品,創造新的體育項目來吸引游客。例如:能吸引海內外青年客源層和專項旅游愛好者的沙漠探險、攀巖、滑雪、登山、自行車旅游等刺激性強的項目,適合老年人的則可推出老年長跑、太極拳表演等以健身為目的的項目。還可以舉辦體育旅游節慶活動,如北京國際馬拉松賽、沈陽滑雪節等傳統的體育旅游項目,以獨特的魅力吸引國內外游客。形成多元化開發,做到產品結構多層次,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區域人群體育旅游的需要。
另外,還要充分利用國家級、省級體育訓練基地群,形成地方特色明顯的體育旅游品牌。如浙江的全國汽車拉力賽衢州龍游站、杭州千島湖國家隊賽艇皮劃艇水上訓練基地、長興國際射擊中心,以及嘉興國家殘疾人訓練基地。利用這些體育運動項目的源地資源、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地方特色體育活動,與旅游活動有機結合,形成地方特色明顯的體育旅游品牌。
4.加強對體育旅游專門人才的培養,使部分人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加強對體育旅游專門人才的培養旅游業是一個長年性和重復性較強的行業,除要堅持加強宣傳推銷外,服務質量的好壞將對旅游企業的經濟效益起長期的決定性作用。因此,一方面建議旅游學院或體育學院增設體育旅游專業,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必須鼓勵和支持專門的旅行社向體育旅游者提供完備周到的服務。這種專門的旅行社,要有收集各類體育活動信息的專門人員和專門機構,以向體育旅游者提供一流的服務。
加強對體育旅游專門人才的培養,要注重學生基礎理論與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和體育旅游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實行“院校式”和“企業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密切業界與院校的聯系,為體育旅游人才培養架起“直通車”,實現教學零距離,有效提高體育旅游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使之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成為適應體育旅游發展所需要的國際一流人才。
總之,在當今世界,健康是時尚,旅游是時尚,體育與旅游相結合更是時尚,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已經為我們打下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相信我國的體育旅游產業會以此為契機逐步做大做強,我國必將成為體育旅游的最大目的地和客源國之一。
參考文獻:
[1]陳寶珠:我國體育旅游開發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7,(01)
[2]戴光全 楊麗娟:體育旅游及其國外研究的最新進展[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01)
[3]閔 健:體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2,(06)
[4]徐 雪:我國體育旅游的開發[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8,(02)
[5]汪德根 陸 林 劉昌雪:體育旅游市場特征及產品開發[J].旅游學刊, 2002,(01)
[6]朱競梅:開發體育旅游項目問題初探[J].體育與科學,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