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關于外匯儲備的規模是否適度、最優的外匯儲備規模的討論已成為國內理論關注的焦點。但在當前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持續外貿順差面前,研究我國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更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探討了我國外匯儲備結構管理實施動態、分量和創新思路,尋求適合我國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戰略方向,有助于消除我國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管好、用好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實現外匯資產的增值是一個急需思考并應立即采取行動的課題。
[關鍵詞] 外匯儲備 幣種結構 資產結構 動態管理
10多年來,我國的外匯儲備急劇上升,10年擴大了10倍,從1996年的1050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超過10000億美元,2007年達到15300億美元,同比增長43%。與巨額外匯儲備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渠道、投資方式卻相對匱乏,投資收益偏低,外匯儲備管理水平與快速增長的儲備規模不相適應。
一、注重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多年來外貿高速發展和外國投資的大量引進,是外匯儲備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在當前我國整體宏觀經濟環境下,外匯儲備規模增長局面短期內很難改變。因此當前的重點不是被動地控制外匯儲備的規模,而是積極主動地管理好外匯儲備的結構,尤其是合理選擇外匯儲備的幣種、資產組合,提高外匯儲備的運營效率,降低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和風險,以尋求良好的外匯儲備投資收益。
傳統的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是堅持外匯儲備資金投資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主,適當兼顧盈利性的原則。在保持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有效和價值穩定的前提下,如果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保障,再考慮收益性。而面臨當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規模的條件下,應當探討動態、分量和創新思路實施外匯儲備結構管理,進行積極的投資運作和儲備資產的投資管理,以確保外匯儲備資產保值增值。
二、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幣種、資產結構分析
我國外匯儲備結構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外匯儲備幣種結構不合理。美元的比例過大,而國際外匯市場的動蕩,美元的貶值等因素,使我國外匯儲備資產面臨資產損失的風險。第二,儲備資產投資結構主要以存款、債券等形式保有,造成外匯儲備資產收益較低。外匯儲備資產進行專業性的、周密的投資戰略安排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其盈利性。第三,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缺乏靈活的投資運作機制,以及完善的風險防范管理制度。我國目前外匯儲備在幣種結構上選擇了美元、日元、歐元、英鎊等多幣種結構,但仍偏重于美元,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約為70%左右,外匯儲備中幣種組合中仍然存在過于單一的問題,美元占的比重較大的問題應逐漸改變。在資產結構上偏重于美國財政部國債和政府機構債,這兩者在我國外匯儲備中所占比例約為60%左右。幣種結構上偏重于美元,形成了美元貶值帶來的資產縮水風險;資產結構上偏重于外國政府長期債券,造成了我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偏低的問題。
目前最現實和最可行的方法,是實施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和資產結構動態調整。在幣種結構方面,應該適當擴大歐元資產和日元及其他資產的比重;在資產結構方面,應該擴大投資于美國機構債和企業債的比重,并增加對美國股市上藍籌股的投資或進行直接投資,以謀求較高的投資回報。近年來,美國經濟衰退,導致美元在國際市場上周期性貶值,加上通貨膨脹的因素,大量持有美元資產,將面臨外匯儲備財富嚴重縮水的風險。從國際金融市場及美國整體經濟分析,美元中長期仍然面臨貶值的風險,因此美元儲備的風險也在增加。同時無形中對美國提供低息貸款,美國坐享了我國外貿出口價格低廉的好處,卻以我國出口貿易順差為口實,施壓人民幣升值。因此,面臨當前的國際經濟狀況,有必要加大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力度。在我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國際經濟日益復雜的形勢下,如何選擇合理的貨幣結構以保證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是目前值得討論的一個理論和現實問題。應該根據各主要貿易伙伴與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及經貿往來建立動態的幣種結構體系,以滿足盈利性和未來經濟發展的外匯儲備資產合理配置不同的外匯幣種。
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上,我國還處在認識不足,缺少深入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階段。因此,應結合我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的勢頭,在充分技術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外匯儲備幣種的合理比例。要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拓寬外匯儲備投資領域、投資渠道和投資方式。
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應實施動態管理,并建立實時的監測機制,跟蹤國際市場外匯的匯率變動趨勢,循序漸進地調整儲備貨幣的幣種結構及投資資產結構和投資方向,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方案與策略的調整。
三、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戰略方向
前面提到我國當前的外匯儲備規模已超常增長,從總量上過多已經造成了儲備資產的浪費。因此,我們應該突破外匯儲備資產投資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主,適當兼顧盈利性的原則,對于大量的超額儲備資產首先考慮其盈利性。打破傳統儲備資產三級結構管理的思路將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分量、分為四級儲備資產形式的組合與安排。即將超額的外匯儲備進行以盈利性為首要目標的、積極的、進取的投資策略,提高儲備資產的投資回報。
依據國際收支理論,外匯儲備的主要作用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償還外債和維持匯率穩定。結合我國的經濟體制、金融與匯率改革的特點,我國的外匯儲備用7000億美元已經可以滿足一般意義的儲備資產職能。因此,從總量上我們可以將現有的1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7000億美元,按照傳統儲備資產三級結構管理,統籌兼顧各種儲備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為原則進行管理,并由我國外管局統籌運作管理。而其余的8000億美元,按照以盈利為首要目標的管理進行投資運作,我們稱為四級儲備資產管理的創新戰略,強調這部份外匯儲備,一定以增值、盈利為投資管理目標,這部分儲備資產由專門的投資公司進行管理。
第一部分7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用來滿足流動性和預防性的外匯儲備策略,并需要建立高流動性的資產組合。具體分為常規的三級儲備,從分量上可將外匯儲備的3000億定為一級儲備資產,確保其流動性最高,但盈利性最低,以滿足我國應付短期外債和外貿進口,短期的交易性需求的那部分外匯儲備。一級儲備資產的形式為國外銀行活期存款、外幣商業票據和短期政府債券。一級儲備用于滿足中央銀行日常交易的基本的政策需要,這一特點決定了儲備的管理必須側重于安全性流動性,投資期限應在1年以內,保證隨時可變現的需要。
將我國外匯儲備的2000億美元作為二級儲備資產,其流動性低于一級外匯儲備,盈利性高于一級儲備。二級儲備為預防性儲備是指被貨幣當局用于維持本幣匯率、維系金融穩定,以及充當信用保證、防患突發事件的那部分外匯儲備,以應付金融、外匯改革,對沖風險。二級儲備資產在需要時保證可通過貼現的形式變為現金,以在必要時彌補一級儲備資產的不足。二級儲備資產主要為1年~3年的外國政府債券和中期理財產品,其主要形式為外國中期政府債券及AAA級歐洲債券。預防性儲備的管理盈利性高于一級儲備,其投資期限均在1年以上。
將2000億為三級儲備資產,其盈利性高于二級儲備,流動性低于二級儲備的中長期投資資產。三級儲備資產為風險小、收益穩定和期限長的投資性資產,這部分儲備資產主要考慮我國中長期的外債償還的需要,稍偏重于盈利性以彌補借用外債的資金使用成本。我國外匯儲備的期限結構必須參考外債期限結構,針對不同的幣種與金額與之保持一定的對稱性,并根據外債期限結構變化,對儲備資產結構加以調整。上述三級儲備依然重視流動性和安全性,主要滿足交易性和預防性需求。對于這部分外匯儲備結構管理,調整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期限結構和資產結構將是逐步的和漸進的,對于市場的沖擊可能較小。
其余的8000億美元為四級儲備,主要保證外匯資產的盈利性。進行投資管理運作,投資有價證券、能源、房地產甚至直接進行投資,以及投資海外高收益的長期資產,并引入衍生工具進行外匯風險管理和套期保值。國際實踐證明,只有用于滿足盈利性和發展性需求的外匯儲備資產才適合進行長期投資。
對于我國來說,盈利性應是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結構管理中要引起高度重視的目標和戰略方向,但如何實現盈利性,就要進行考慮各種儲備貨幣的風險收益組合問題。如果通過有效的投資策略,將8000億美元的超額外匯儲備投資回報比較投資美國國債可提高兩個百分點,達到7%的水平,我國每年將多獲得160億美元的收益,這只是最保守的估計,有效投資管理的好,到達8%、9%,海外基金的平均回報是9%。用這筆儲備資產額外的回報增加社保投入,全國城鎮職工可大幅提高退休后的收入;也可用來增加教育投入,帶來全面教育水平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總之用來解決民生問題,真正實現國富民強、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我國的外匯儲備投資面臨著巨大挑戰,外匯儲備規模巨大,引人矚目,增大了投資管理的難度。外匯儲備結構管理實施動態、積極管理的目標是保證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且超額儲備以盈利性為首要戰略方向。其基本思路是跳出流動性管理,不再僅僅持有國外政府的短期債券,而是進行長期投資,追求相對更高的投資收益率。
參考文獻:
[1]張東敏:淺析我國外匯儲備的最優化管理問題.科技智囊,2006,(3)
[2]熊連慶:對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思考.南方金融,2003,(11)
[3]卜愛華: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主要因素,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