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僅僅解決形式的問題,更應該解決企業經營和產品競爭力。
“我正用一臺新款筆記本電腦寫下這篇專欄,裝有大顯示屏和鍵盤的它依然既輕又薄,而且配置的不是普通硬盤,而是沒有活動部件的固態硬盤。”
當蘋果公司最新款的MacBookAir以輕薄挑戰時尚男女的視覺時,《華爾街日報》科技欄目的專欄作家Walter S.Mossberg正用他權威的筆墨將聯想公司的最新力作ThinkPad X300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即使他承認X300雖不如MacBookAir外觀迷人,價格也不如后者便宜,“The X300不如MacBook Air輕薄,實際上,它最薄部位的厚度與蘋果最厚的部位差不多,”但這毫不影響他對ThinkPad X300的欣賞之情,他給出的評價是:“對于許多筆記本電腦使用者來說,它都是一個絕佳選擇。”
中國制造的產品可以與索尼、蘋果一樣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成為創新設計的高附加值產品——這在聯想身上并不罕見。近幾年里,聯想的產品在國際上屢獲殊榮,同時也是奧運歷史上第一個承接火炬設計的電腦公司,在此之前,這個工作更多由美術學院或者藝術家完成。
聯想的產品改變了什么?事實上,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外形和技術功能的表演,也開始努力扮演全球化商業和流行趨勢的代名詞。
以用戶需求為導向
聯想早在1996年就引入工業設計,使之開始在產品開發中發揮作用。但通過對產業生命周期的分析,聯想發現,僅僅做好外觀和結構設計是不夠的,因為不能真正實現產品創新,滿足用戶的深度需求。在產業成熟期,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對用戶群進行細化,滿足用戶需求和實現用戶增值,才是實現商業突破性發展的關鍵。
“設計不僅僅解決形式的問題,更應該解決企業經營和產品競爭力的實際問題,為一個企業創造價值。”聯想引進的第一位設計師、聯想創新設計中心總經理姚映佳這樣表示。
因此,在聯想的設計理念中,“為誰而做”是適應用戶使用需求的核心理念。聯想內部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產品表象的影響力與功能應和情感密切結合起來,而在進行產品開發的整個過程中,易用性、舒適性都將圍繞著設計師對于人文情感的理解展開。
為了離用戶更近,在聯想設計中心,專門設立了一個用戶體驗中心,這是一間看起來像客廳一樣的觀察室。在這里,聯想的設計人員可以觀察到用戶的一些下意識的行為習慣,然后通過這些細節來分析出用戶的消費習慣和喜好。
值得一提的還有聯想的呼叫中心。聯想通過呼叫中心了解客戶在產品方面的需求,把客戶的需求進行搜集整理反饋到事業部門,為事業部門創新產品提供依據。聯想左撇子鼠標的問世就可歸功于呼叫中心。曾經有一位消費者致電聯想咨詢熱線,在咨詢完一些聯想電腦的應用問題之后,順口提起自己是一個慣使左手的用戶,在操作鼠標的時候經常不太方便。聯想呼叫中心的咨詢人員在了解到客戶的潛在需求后,將信息傳到研發部門,從而研發出適合左撇子的消費者使用的鼠標。
創新的土壤
為了準確把握消費者的需求,聯想的創意設計中心,已經不是大家通常意義上了解的僅僅由工程師和設計師組成的設計團隊,而是一個跨越眾多專業的部門。這一80多人的設計團隊中,包括有產品設計、平面設計、人機交互設計、MBA、結構、材料、社會學、心理學等十幾個專業的人,用姚的話來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理性和感性在這個團隊中相互碰撞,創意由此而生。
姚非常注重的是創新的土壤——制造碰撞的機制,讓大家都發表建設性的意見。不斷充電、激發靈感也是平時不可缺少的。設計中心每年都會有一次文化之旅,選取能感受到民俗和當地文化的路線和方式,比如說那些不為人所注意的小博物館,或是深入住戶之中,在聽民族音樂時與當地人進行交流,深入了解當地文化。
為了讓設計人員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在聯想創意設計中心,注重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設計師的辦公桌都是開放式的,設計中心每個大大小小的辦公室都用了大家最向往的旅游勝地的名字,諸如,吳哥窟、金字塔……整個設計中心傳達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而這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釋放大家的創造性。
然而,與其他設計相比,工業設計最大的不同就是強調團隊作戰。在靈動揮灑的設計精神中,如何融合不同設計師之間的創意也一度困擾著聯想。這一問題在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后更為突出:通過此次收購,聯想獲得了兩支研發隊伍,如何將后者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研發中心和日本大和實驗室,與聯想自身在北京和上海的研發中心整合起來。
作為現代PC的始祖,IBM PC團隊不僅在技術方面擁有傲人的資本,在工業設計方面也堪稱一代霸主。姚映佳把這個過程看作一個全新DNA的形成過程。盡管IBM PC團隊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成就不容置疑,但姚映佳表示,他并不認為,只要采用IBM PC團隊的設計就一定是更好的選擇。他堅持認為,原有的聯想設計團隊在國際上也是一支優秀的設計團隊。“無論是從獲獎還是對設計的理解上看。”姚映佳說。
一位高級研發管理人員回憶說,日本團隊在合作的過程中一開始就跟中方管理者爭論不休,他們爭論最多的不是技術問題——和一般人想象的恰好相反,事實上在機器和程序的量化世界里,研究人員之間的討論幾乎不存在國界障礙。對于這幾個國家的研發人員來說,反而是文化和人性上的差異需要彼此努力適應。
“在獲得好的設計團隊之后,如何整合隊伍,保持產品風格的一致和持續創新,這是聯想現在面臨的挑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姚映佳如是說。
把握平衡
對于設計師來說,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產品的創新同時也要考慮到各元素之間的平衡。“其實設計并不能完全靠靈感突發,就像雕塑一樣,做完一個雕塑后出現的問題已經無法挽回了,所以這是一個需要前瞻性思維的創作過程。好的設計師應該有前瞻性和戰略性。”
“工業設計是個融合的過程,它包含了文化、美學、哲學等很多內容,好的設計總是與產品融為一體的,它代表的是設計者對人、事物、空間、社會的理解,那些為了設計而設計,沒有內涵和思考的產品,不是我們要的方向。”聯想產品設計總監李鳳朗說。
“家庭數字娛樂中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研究,聯想的設計人員發現PC只供單人使用的產品屬性還可以擴展,在中國的文化中家庭才是核心,那么能否給PC也賦予家庭屬性,讓它不僅是個人娛樂的中心,也成為整個家庭娛樂的中心,從臥室、書房走進客廳。基于這樣的思考,聯想開始研發“家庭數字娛樂中心”。
為了讓產品的外觀能更好地體現它的定位和功能,聯想的設計人員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人們固有觀念中那個扁平橫臥的盒子旋轉90度,讓它站立起來,變成垂直形態。他們認為這樣的產品外觀更能體現它家庭娛樂中心的定位。
這種顛覆性的設計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這種創新的設計要考慮到能否引領潮流,研發出更有價值的產品,不過聯想最終還是采用了這個方案。“家庭數字娛樂中心”的垂直形態方案讓決策者思考良久才下決心采用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個產品的前衛時尚與聯想品牌大氣、穩重的形象并不是完全一致。作為一家國際化的企業,聯想一直都在試圖確立自己統一的品牌形象,其產品設計一直都在遵循大氣、穩重、健康、親切等設計原則。可對于設計師來說,具體到單個產品,每個產品都會有自己的特質和個性,這個時候,品牌的統一性和單一產品的個性之間就會產生矛盾,而重點是要處理好這二者之間的關系。
此外,聯想非常看重文化在產品設計的作用,聯想創新設計的觀點是“讓員工理解好文化內涵”。設計的本原一定要來自中國的思想,而創新的設計更應該體現出中國人自己的個性,所以,設計者首先是了解中國文化的設計者,而只有建立在了解基礎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符合國情與聯想特質的思想。
最終,中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十分明顯地表現在產品上。天逸F30/40上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標志性設計,這就是能夠一指玩轉所有影音功能的“娛樂飛梭”。這一設計巧妙地運用了點線的組合,讓人聯想起中國古代的折扇。
而在設計揚天電腦的時候,聯想的設計人員采用了審美原則的1:1搭配,一半黑色,一半銀灰色,而不是以往慣用的黃金分割。最終,這種1:1的中國式平衡性色彩在電腦設計上經歷了市場考驗。隨后,聯想又把這種富含中國風情的設計用在了奧運火炬的設計上,“最終這種一半紅色一般銀色的樣子,在設計文化上就是源自新揚天設計的經驗。”
“亞洲,尤其是中國的設計文化始終追求一種平衡性,讓很多元素產生關聯,沒有最好的設計,只有最恰當的設計,”姚映佳說,“我們不敢說哪個設計是最完美的,但對于時代背景,對于當時的環境,對于那些人,它是不是恰當,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責編:羅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