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案例中我們看到,眾多廠家在一個細分領域內全力廝殺,反映了整個PC領域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狀態。一線城市的臺式機市場增長乏力的狀態已經顯現,因此價格仍是競爭的重要手段。但是全球一線PC廠商都已把產品線覆蓋到了3000至4000元的低端市場,因此以往依靠“性價比”贏得市場的國內PC廠商的生存空間被再度壓縮,結果就是銷售不景氣,利潤下降。上市公司的上半年報表顯示,廠家整體利潤下滑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聯想進入Netbook細分市場,愿望是好的,但是在產品的細分和差異化方面是嚴重的失誤。
我們看看國內的PC發展,從鳳毛麟角的高科技走向同質化嚴重的整機產品,從技術的神秘地帶走向無門檻的上游統籌安排,從價高利潤豐厚走向薄利求多銷,從一塊市場就吃飽走向狼多肉少的紅海競爭,這些現象一直演繹到Netbook市場,而且愈演愈烈。從案例給出的配置來看,各款Netbook基本雷同,產品嚴重同質化,基本上沒有差異,能夠差異化的也就是外觀、色彩以及價格,但是,他們又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多少呢?
我們看看細分市場的消費人群的消費本質。Netbook定位于國內的主流消費人群是20歲至35歲的學生與年輕白領,他們最看重產品的性價比,普遍能接受的價格在3000至4000元,最關注的配置包括處理器、硬盤、操作系統、電池續航時間等。這類消費者以80后為主流,他們消費理性,能夠充分利用目前的信息化優勢,在購買前充分地比較產品,對每一個關鍵的部件都充分進行比較、衡量,最終確定購買。
現在看看聯想的產品構成,基本上與競爭對手沒有差異,但是價格確比競爭對手要高。在推出手法方面,也是先國外在國內,看似在造勢,但是卻對消費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這類產品的消費者人群消費時尚,要走在潮流的前面,同時追求產品性價比,而聯想的這種市場推出方式恰恰與這類消費人群的消費心理形成逆勢,反而給競爭對手以空間,在市場推出速度方面又落后一籌。
我們再討論一下聯想的優勢。聯想在合并IBM的PC業務后,成為國內乃至世界PC市場的領先企業,無論在技術還是品牌方面。對于商用PC,品牌的溢價要高一些,主要是消費人群的價格敏感性較低,而且產品差異化足夠。但是Netbook的消費人群看重性價比,雖然聯想的品牌能夠在銷售過程中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是在產品推出前一定精心計算品牌對銷售的拉動能力,不要盲目自信。聯想對這款產品的品牌溢價計算過多,導致性價比最終差于競爭對手,導致市場銷售不盡人意。
最后,我認為,在PC行業的發展趨勢中進行市場細分的行為是正確的,但是要對細分市場的消費者消費行為、消費特征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產品的賣點要明確,與競爭對手有一定的差異化能力;無論是在品質、還是價格方面,運用先進的營銷手段,充分嫁接優勢渠道資源,以圖獲得良好的市場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