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瘋狂地熱衷追求的,通常是下一個最新潮的高招兒是什么。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大都渴望成功,并且希望能夠游刃有余,應對自如,從心所欲不逾矩。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在現實中往往會遇到諸多疑難問題,導致不解甚至困惑。如何應對困惑呢?可以說,科學和宗教是我們認識世界和理解生命意義的兩種截然相反而又極為相似的社會活動與現象。面對許多困惑,科學與宗教似乎可以給人以有益的啟示,但終究都是勉為其難。科學能夠解釋的范疇,宗教沒有多大發揮余地。科學無能為力的領域,往往是宗教盛行之機。其實,說到底,科學也是一種宗教,其發生、傳播、與作用,與宗教一樣,最終靠的都是信眾的信念(Faith)以及從業者按照一定路數進行的長時期的修煉(Practice)。
表面上看,二者的區別在于是否可以對某種假說和推斷收集證據并進行證偽。比如,喝多少酒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駕駛機動車輛的能力,這是一個屬于科學范疇的問題,可以比較試驗及準確測度。一個針尖上能站多少個天使?這基本上是宗教范疇的問題,無法實際界定并測算分析。有些問題看似板上釘釘,科學得很,卻終究逃不脫宗教的藩籬,尤其是哪些對科學方法論沒有任何了解的外行信誓旦旦地認為是科學的正確的東西。比方說,你又沒有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圓的?你為什么、憑什么相信科學呢?盲目地接受所謂科學的東西就是真實的、正確的呢?迷信科學家的所作所為呢?
如果一個“氣功大師”揚言他能發功,而你并沒有感受到任何他發功產生的能量或者其他作用,對他的功,你是信還是不信呢?該氣功大師可以說,只有“專業練功”(即按照他創的套路)練20年以上的人才能感受到,比如他的兩個自稱能感覺到師傅發功的徒弟可以作證。這是否也算可以證偽呢?是否符合科學方法論的基本準則呢?同理,科學家也是要經過長期正規訓練才能相對熟練地應用科學方法論,做出符合科學社區規范的研究成果。其成果的評定也是需要通過比較試驗來證偽。氣功大師與徒弟,科學家與科學社區,都是人與人群,說的都是普通人自己沒有直接觀察或者感受到的事兒,究竟應該信誰不信誰呢?!
對于自己難以直接觀察真偽、難以看清因果關系的事務與說法,保持敬畏之心也許是有必要的。在此之上,一個認真探索的人可能會努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爭取理解可以觀察到的東西,并且不通過中介與上帝直接溝通、單線聯系,尋求不可知范疇里各類事體的意義。但一個人所見所聞,所悟所思,畢竟有限。因此,人生在世,必受他人與外界影響,包括所謂的科學與宗教。
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各種指南和真經的教授、培訓師、咨詢公司、暢銷書作者與企業管理的實踐者之間上演的正是科學與宗教交相輝映的一幕幕精彩故事。管理者所讀到的,聽到的,可能是料事如神的語言家的金石良言,篤誠認真的科學家的最新發現,世事洞明的寫手們的原創感悟,也可能是騙子及其托兒的精彩編遣,或者是不學無術的庸醫們的信口開河。
如果你去書市上走一遭,就會發現,所謂的解決困惑的高招秘訣遠遠多于各類困惑。但我們依然一如既往地困惑著。沒有人會去追究為什么原來被奉為真經的東西并非真經,為什么曾經紅極一時的高招并非真正的高招并且甚至會導致極端的惡果。人們瘋狂地熱衷追求的,通常是下一個最新潮的高招兒是什么,最時髦的秘訣在哪里。
應該說,現實中,絕對真實的東西不多見。絕對謬誤的東西也少見。真假虛實之間,給科學一展身手的空間,也給宗教發生作用的余地。然而,什么時候,什么境地,究竟應該聽誰信誰,這是一個后果很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