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福利計劃既有效控制了企業福利成本又照顧到了員工對福利項目的個性化需求,可以說這是一個雙贏的管理模式。也正是因此,彈性福利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和采納。但是,彈性福利計劃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彈性福利的內在問題
其一,它造成了管理的復雜。由于員工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自由選擇大大增加了企業具體實施福利的種類,從而增加了統計、核算和管理的工作量,這會增加福利的管理成本。
其二,允許員工自由進行選擇,可能會造成福利項目實施的不統一,這樣就會減少統一性模式所具有的規模效應,從而增加了企業的采購成本。
其三,彈性福利模式需要確定每位員工的福利限額。通常我們用點數來標志這一限額。它可以通過資歷、績效、工資、家庭情況等一系列因素綜合地進行評定。在確定了每位員工的福利點數之后,需要進一步確定這些點數的現金價值,即福利點的單價,它等于企業福利計劃成本總額如何規劃與全體員工獲得的總福利點數之比。但是,點數的計算有可能帶來新的矛盾,如果在公平性上出現嚴重問題,就很可能影響員工的積極性。
雖然彈性福利計劃實施起來可能存在上述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只要設計合理、管理科學、運用得當,彈性福利模式的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
如何規劃與設計
那么,如何去規劃和實施一套好的彈性福利制度呢?目前中國企業規劃彈性福利制度需考慮下列因素:
法令規定:對于由福利金提拔之津貼型彈性福利,按職工福利法令之規定,職工福利金有一定之動支比例,規劃開放哪些補助項目時,應考慮此規范;另外,許多補助需列入員工所得,以申報所得稅。
員工需求調查:不同公司、不同產業、不同員工結構,員工需求也就不盡相同;年老的、年輕的,已婚的、未婚的,男性、女性,身體健康的、體弱多病的,家境好的、差的,上班路途遠的、近的,不同的員工會對企業的福利項目有不同的需求,要設計出能夠盡可能滿足各類員工需求的福利·項目,就需要對員工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因此,企業在設計之初,就需要通過問卷調查或團體焦點訪談之方式來了解員工想法,以設計真正滿足員工需求之彈性福利制度。
“卓有成效的企業福利需要和員工達成良性的溝通”,要真正獲得員工的心,公司首先要了解員工的所思所想、他們內心的需求。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員工的心是“驛動的心”。員工的需求也隨著人力資源市場情況的漲落和自身條件的改變在不,斷變化。所以,公司在探求員工的內心需求時,切忌采用靜態的觀點和手段,必須依從一種動態的觀念。
充分理解企業的戰略:不同的企業戰略需要用不同的人力資源策略來支持。只有充分理解本企業的戰略,才有可能設計出適合本企業需要的恰當的福利制度。企業需要根據情況的不斷變化合理調整和不斷優化其福利制度。
全員溝通文化塑造:好的福利制度,必須要讓員工明白公司“為何”提供;若員工不能了解公司美意,認為只是換湯不換藥,可能導致使用率不高。更何況,彈性福利讓員工的角色從被動“接受者”,轉為擁有“選擇權”,員工需付起照顧與規劃自己需求的責任。這些文化與制度上的轉變,在導入初期,全面且持續地溝通是必要的。
最貴的福利制度,并不一定是最好或最能滿足員工的福利制度,發揮創意、貼近員工的需求,才能讓員工體會公司對福利的用心,彈性福利制度無疑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