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發展肯定會受影響,但仍有理由保持樂觀。
10月3日,美國眾議院批準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使得這場巨大的金融危機中出現了一些救生筏。但是即使以最樂觀的眼光來看,美國經濟也已進入了一個極為不確定的時期。與此同時,始于美國的信貸危機也波及到歐洲,歐洲各國經濟發展放緩。面對經濟的慘淡前景,人們自然而然地會關注中國,想知道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經濟前景如何?
六位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分析師認為,仍然有理由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保持樂觀。工資和土地價格上漲,但漲工資推動了國內消費,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質量,生產成本增加則有助于鏟除哪些污染嚴重的低附加值工廠,而后者的消失正是中國政府希望見到的趨勢。與美國和部分歐洲的銀行相比,中國的銀行經營仍然保持穩健,這主要得益于中國政府阻止它們冒進放貸。
制造成本上漲
制造成本正面臨著重大壓力: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工資收入猛漲了18%,自2005年年中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預計未來一年左右還將繼續升值5%。商品價格高企也令人憂慮,但分析師認為近來的價格上漲是周期性而非結構性的,前幾個月來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但分析師也指出,成本上漲并不全是壞事。收入提高可以改善普通大眾的生活質量,拉動國內消費,而國內消費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因素,同時人民幣升值也降低了進口價格。中國政府還利用成本上揚的機會來鏟除那些效率低下、污染嚴重的工廠,特別是鋼鐵、鋁和混凝土加工工廠。
制造成本上漲最令人擔憂的就是導致出口價格上揚。亞洲開發銀行(ADB)駐華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音譯)指出,迄今為止,中國出口下滑的幅度還不大,因為亞洲的新興國家填補了部分空白。他說,“發展中國家持續高昂的需求抵消了部分面向發達國家出口的下滑,所以2008年上半年中國整體的出口增長率還保持在22%的強勁水平,只比2007年下半年減少了2%。2009年的出口增長率將在18%至19%左右,而且未來三五年內將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消費與投資依然強勁
國內消費與投資是中國的兩大主要經濟支柱,也是絕大多數人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持樂觀態度的主要因素。而這兩大支柱目前依然保持著強勁態勢。麥格理的卡維說,“其實今年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一直非常活躍。FDI沒有大幅的下降。”
事實上,外國直接投資正在大量涌入中國。據巴克萊投資銀行預測,中國2008年全年的FDI將達到1510億美元,比去年的1210億美元有所增長。新的增長點集中在服務業、可持續能源和通訊等行業,許多內地城市也已成為投資目標。卡維說,“外資企業開始更多地投資服務業與并購交易,而不是一些新建的工廠項目,雖然后者曾是上世紀90年代FDI的主要增長引擎。”
從公寓、機場、體育館到橋梁等的固定資產投資依然保持了一個可觀的增長速度。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的名義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26%,基本與去年持平,而通脹調整后的實際投資增長率下降至15%左右,比2007年的22%有所減緩。
作為GDP增長的另一大核心支柱——國內消費似乎正在走上穩定的長期增長之路。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顯示,2008年前七個月的名義零售額增長了22%,而通脹調整后的實際消費增長了約13%,去年前七個月的增長率是12%。邱先生說,“所以就國內消費而言,還是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政府政策與工具
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的另一個原因是,政府擁有強有力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工具。政府的財政調控能力很強,因為它有充足的空間減稅或者增加開支,而就貨幣政策而言,政府也有足夠的余地繼續降息和調低銀行準備金率。中國的銀行經營也很穩健,因為政府不允許他們發放各種危險的貸款,而后者正是造成美國銀行系統崩潰的原因。
政府一直積極利用財政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除其他各種措施外,政府還對部分出口企業實行減稅,為某些高科技行業提供補貼,降低個人所得稅,同時加快在農村興建各種基礎設施項目。此外,政府還從今年年初開始統一執行新稅法,該法規大幅削減了國內大部分企業的所得稅。
只要政府愿意,它還可以采取更加激進的財政激勵措施。彭先生說,“去年政府的順差很大,而且財政狀況良好,所以政府得以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包括減少和增加開支。政府雖然無法阻止出口下滑,但它可以提高國內需求,而且如果通脹繼續降低,政府這樣做的余地還會更大。”
貨幣政策也是政府的武器之一。卡維說,“目前中國的好消息是,銀行近年來的貸款還沒有太過激進,其原因是政府不允許他們這樣做。中國對銀行的準備金要求非常嚴格,準備金率高達16.5%,當政府希望促進增長的時候,它可以輕而易舉地削減準備金率。我認為中國政府今后將繼續利用此類貨幣政策措施來推動增長。”
部分分析師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很可能繼續保持9%左右的增速。亞行的莊先生認為,“我認為中國經濟無法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速。未來幾年的年增長率很可能在9%左右,(CPI)通脹率在5%左右。當然這與前些年還是有所區別,前幾年的增速達到10%至12%,通脹率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