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發放福利的本意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員工的士氣,激勵員工更加努力工作。然而如果福利發放不當,卻會起相反的作用,甚至傷害員工的感情。福利只有針對員工需要才能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因此,如果公司能夠讓員工自由地選擇他們所需要的物品,其效果將是顯著的。這種福利形式,正如自助餐一樣,可以讓員工自由挑選所喜歡的物品,因此這種福利形式可稱為彈性福利。如果把傳統的福利形式比作計劃經濟,那么彈性福利便是市場經濟,傳統式福利是公司發什么,員工要什么,而彈性福利是員工要什么,公司發什么。
在實踐中,彈性福利可以演變為眾多的表現形式,這其中“點數”式彈性福利模式是應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點數”式彈性福利模式具體的應用流程。
“點數”式彈性福利模式的應用流程
第一:收集員工的需求信息。可以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來實現。
第二:確定點數購買力。點數購買力是一種虛擬信用形式。具體說來,就是通過資歷審查,績效考核等手段,確定一定的標準,評定出員工的購買點數。點數的確定依據主要有兩大塊:資歷、績效考核。資歷是指員工的工作年限、職務安排、權責大小、學歷等,績效考核則是考察員工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這兩大塊的指標究竟該對福利點數的確定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需要有很多技巧,其間涉及到指標的設計、指標權重的確定以及各種方法。在確定點數的時候,應當加大能動因素的權重。這是為了更好的強調福利的激勵功能。
第三:福利物品定價。福利物品的定價需要根據物品的現實價格,再折算成相應的點數作為價格。說到定價,首先得有一個基準貨幣單位,即一個點數相當于現實貨幣多少。為簡便起見,通常規定一個點數對應一元錢。這樣在確定基準貨幣單位之后就可對福利物品進行定價了。這只是對某些可衡量的實物或服務的定價,對于那些不能用貨幣衡量的物品,如帶薪假期則需要根據一定的標準折算成現值進行定價。
第四:公司首先向廣大員工公布福利物品的種類及價格。由廣大員工進行挑選,然后按照員工選擇的狀況向他們提供物品。選購的過程并不是當時現買現付,而是作預先的登記,隔一段時間之后再提供給他們物品。
在這一過程中,將不可避免的發生員工購買力不足和員工“儲蓄”的情況。員工購買力不足是指員工本身所積累的點數不足以購買福利物品。員工“儲蓄”是指員工暫時不購買,而把點數儲存起來以備下次購買。對于員工購買力不足的情況,公司可以考慮實行分期付款的方法,實行預支。預支這種做法將不可避免地占用公司大筆資金,在實施的時候應當采取各種方法,對其加以管理,以減少損失。但是預支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使員工長期地為公司工作,保持持久的忠誠。員工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積滿他購買大件福利物品所需要的點數。這樣當他作出跳槽決策時,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對于員工的“儲蓄”行為,公司應當參照現實的銀行儲蓄利率,對員工的儲蓄點數支付當期利息。員工沒有消費他的當期福利物品,實際上為公司節約了一筆購買物品的費用.
點數模式的內在優點
彈性福利的最大優點在于,它恰當地提供了員工所需要的物品,使員工的需要得到滿足,從而使福利的總效用達到最大化。由于每個人得到的都是自己需要的物品,總體的效用就會得到大大提升,使相同價值的福利物品的效用歸于最大化。此外,彈性福利還有以下兩個優點:
一是,點數模式可以起到類似目標管理的作用,激勵員工為完成一定的福利點數而努力工作。由于彈性福利可以預支,這樣當員工在本人購買力不足的情況下購買了一種大件物品時,他就“欠”了公司一筆“福利債”。為了還這筆“債”,他就需要努力工作,以期在公司的績效考核中取得更多的福利點數。公司如果要享受這種方法帶來的好處,就應當鼓勵員工選擇較大的福利項目。這樣,就如同給員工設立了一個個巨大的目標,可以激發他們為了這些目標而努力工作。同時,公司應當加大績效考核點數的比重,即使績效考核產生的點數在整個點數產生機制中占取更大的比重,這樣更有利于員發憤工作。但是這樣做是有巨大風險的,大量的資金占用會給公司帶來一系列財務上的困難。因此需要慎重考慮,或者設置享受大件物品的條件限制,篩選掉一批人員。
二是,點數模式可以起到留才的作用。如果員工選擇某大件物品,如住房,這樣他就需要為公司奉獻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積滿這件物品的點數。當他在未積滿這一點數的時候,他作出跳槽決策時就不得不多加一層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