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壓缺氧、大風和低溫是奧運圣火登頂珠峰的三大主要自然障礙。除此之外,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珠穆朗瑪峰上,火炬手和工作人員之間的通信和協調問題也給圣火登頂珠峰帶來了難度。不過在IT技術的輔助下,這些難關都被一一攻克,圣火成功在珠峰點燃。
5月8日,珠峰地區天氣晴朗,能見度好,珠峰之巔的風力也在圣火登頂允許范圍之內。氣象部門在慎重研究后,毅然決定選擇這一天作為登頂的日期。當天凌晨2時左右,火炬手在得到指揮中心“沖鋒”的命令后,從北坡傳統路線的8300米營地迅速向峰頂發動沖擊,并于9時許登頂。在奧運火炬手們成功進行了5次火炬接力之后,2008年北京奧運會圣火在珠峰峰頂成功點燃,這是奧運圣火首次登頂珠峰。
據了解,珠峰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積雪、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珠峰地區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惡劣的環境給火炬登頂帶來了巨大難度,同時也考驗著“科技奧運”的能力。然而在聯想、中國移動、氣象部門、航天部門和登山隊的共同協作和努力下,火炬終于成功登頂珠峰。這其中,高科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靈活的指揮中心
火炬登頂珠峰是一個復雜的項目,除了要面對珠峰惡劣環境的嚴酷考驗,更涉及到指揮控制、運動訓練、氣象分析、后勤保障、新聞傳播等各個方面,這就要求信息系統必須零故障運行,才能保證火炬成功登頂珠峰。
作為奧運會全球合作伙伴、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聯想幫助中國登山隊搭建了火炬登頂珠峰信息指揮系統,并通過為中外媒體提供IT網絡平臺,第一時間將登頂過程便捷、廣泛地傳播出去。
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上,聯想搭建了登山信息指揮系統和互聯網服務區,并為海拔6500米的火炬登珠峰前進營地提供設備。指揮系統一方面以最先進的科技設備支持籌建火炬登頂珠峰信息指揮系統,另一方面為中國登山隊隊員提供最及時的信息查詢支持。聯想互聯網服務區于4月18日正式開始建設,經過10天左右時間完成了房屋的搭建、設備的搭建和調試。它由10臺聯想ThinkPad電腦、1臺聯想萬全515服務器和1臺聯想3550DN打印機構成,大部分設備都通過無線連接,為登山隊員和大本營常駐工作人員提供了辦公、娛樂等多種功能支持。
最高的GSM基站
無論是火炬登頂珠峰視頻的回傳,還是移動終端之間的對話,所有這一切“協調手段”的實現都離不開“網絡信號”。然而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珠穆朗瑪峰上部署網絡信號、搭建移動網絡基站實屬不易。
據中國移動奧運工作相關負責人介紹,珠峰GSM網絡覆蓋工程是世界上GSM建站海拔最高的工程。為了確保珠峰圣火登山路徑的移動通信服務要求,中國移動克服了高海拔、超低溫和超惡劣環境下建站的多個技術難題,建設了大本營基站、5700米直放站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基站(6500米),有效改善了珠峰大本營及其周圍地區的網絡覆蓋狀況,并直接輻射8844.43米珠峰峰頂,且連續覆蓋大本營到8300米突擊營地之間的距離,為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成功登頂珠峰提供了手機無線上網、收發彩信和暢通地進行手機通話的保證。
不僅如此,今年的4月13日,中國移動還建成世界上最高海拔的網吧和營業廳,為工作生活在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媒體記者、政府官員和登山隊員提供上網和移動業務服務。
為了全力保障奧運圣火成功登頂珠峰,中國移動不僅對大本營出口帶寬進行緊急擴容,還對上網線路及賬號進行嚴格管理,優先保證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所需的通信帶寬。在沖刺階段,珠峰大本營現場支持人員帶病堅持工作,對應急通信系統設備性能進行進一步測試和對應急通信網絡進行進一步優化,確保設備和網絡處于最佳狀態。

在圣火登頂之際,為了確保圣火登頂通信暢通,5月7日晚,中國移動西藏公司相關負責人就早早地來到網絡監控中心,現場指揮通信保障工作。中國移動珠峰現場保障人員實行24小時通宵值班,并對應急通信車進行專人值守,保持應急通信車不間斷開通,確保火炬手登頂后第一個電話打得通,第一條彩信和第一條短信發送成功。
精密的氣象預報
奧運圣火能否成功登頂珠峰,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珠峰的氣象情況,為了實時偵測到珠峰的天氣,中國氣象局投入了巨大力量。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地面觀測室王建凱博士表示,在這次氣象保障工作中,觀測組安裝了自動氣象站、氣象綜合觀測車、單測風儀、可見光全天空成像儀和GPS探空設備,為天氣預報提供地面、高空、天空云狀觀測資料,其中單測風儀和可見光全天空成像儀是第一次在珠峰大本營使用。
在大本營安裝的兩套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全天空成像儀,能夠同步每分鐘拍攝珠峰和全天空云狀影像,記錄云的變化,結合探測中心開發的軟件,引入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和衛星資料,制作成動態珠峰綜合氣象信息影像,實現對現場完整天氣狀況的記錄和存檔,為預報人員后期準確分析天氣實況提供直觀、準確的資料。
“我們在為登珠峰活動提供氣象保障服務之前要做大量預案,比如了解登山活動對氣象的需求,并和登山隊員不斷溝通。”王建凱說。
據火炬接力珠峰傳遞登山隊隊長兼總教練王勇峰回憶: “其實原來我們預計4月11日打通8300米突擊營地,4月20日之前所有的物資全部運輸完畢,然后4月底就可以實施登頂計劃。但是4月11日以后珠峰就沒有什么好天氣了,在23日、24日兩天好天氣的時間里,我們把所有的物資運輸完畢,從這之后我們就開始等待,直到5月8日。”
經過一次次的天氣預案,氣象部門終于迎來了5月8日的好天氣。中國人第一次把奧林匹克運動的圣火傳遞到世界的最高峰!
“在火炬登頂珠峰的過程中,指揮中心發揮了巨大作用。”李季說到。李季是作為聯想的支持人員上珠峰的,據李季介紹,聯想搭建的指揮中心承載著“指揮、協調”各工作人員的任務。“火炬登頂珠峰的當天,總指揮師就是在這里指導登山隊員們何時出發、何時點火的。指揮中心能夠收到央視實時傳回的火炬登珠峰現場的視頻,總指揮師根據這些實時視頻,利用移動終端與登山隊取得聯系,以便實時做出指導。”
除了指揮中心,聯想在珠峰還搭建了全球海拔最高的新聞中心,提供40多臺設備,并搭建新聞中心內部局域網。受邀報道此次火炬攀登珠峰的媒體正是使用了這些重要的IT設備平臺,對火炬攀登進行了實時報道。此外,聯想還提供了全球惟一能夠在珠峰上應用的筆記本電腦—IdeaPad U8奧運版,將數碼相機和IdeaPad U8奧運版相連接并做簡單操作,就可以進行照片的即拍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