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谷歌與金山合作,不是谷歌“本地化”戰略的進步,也不是金山為轉型互聯網而“傍大款”。Google更多的是選擇文化相似、技術互補和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當合作伙伴。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那點事誰都清楚,除了炒作還是炒作。所以當Google中國戰略官郭去疾約我聊聊谷歌和金山聯手開發“在線詞典”的事時,我下意識地就認為這又是一個炒作。但是從雙方戰略合作的角度去剖析,“谷歌金山詞霸”的推出,內涵相當之豐富。
首先我可以告訴大家,谷歌與金山聯姻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以下我用事實否定現行的兩大主流觀點。
第一,“這是谷歌在中國實施‘本地化’戰略邁出的一大步”。持這樣觀點的人要么被公關洗了腦,要么就是狂熱的Google Fans。花幾分鐘時間理一下谷歌成立至今在中國做的事情就能明白,谷歌的“本地化”戰略都沒有成形。開復老師忙著校園招聘,忙著申請ICP牌照,忙著應付離職傳聞,忙著解決公關危機,3年了都沒推出一款真正遺傳了Google“風格”的產品。
假如說,和金山聯手推個在線詞典就叫朝“本地化”邁出一大步,那往前數,和天涯、新浪、迅雷、265.com、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合作,谷歌不是都邁了好幾十步了?為啥今天中國搜索市場上財大氣粗的谷歌還是落于百度下風?
第二,“這次合作金山通過‘傍大款’來實現‘互聯網轉型’”。持這樣觀點的人骨子里都沒“讀懂”過金山,想當然地以為百度李彥宏說的“以后所有企業都是互聯網公司”套誰頭上都是真理。你們有沒有分析過金山集團下屬的各個業務發展現狀?況且,誰“傍”誰還不一定呢。
金山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家有近20年歷史的傳統軟件公司,因為“老掉牙”所以需要“互聯網化”。殊不知“iCIBA愛詞霸”在線版本和社區都做了5年多了,日均流量1000萬。Google雖然也有翻譯業務,但在用戶、人氣和PV方面都望塵莫及。這讓我想起金山網游上市的時候,許多人驚訝地感嘆原來金山還做網游???殊不知人家在2000年就開始在這片江湖闖蕩了。
否定別人的觀點之后,我也順帶甩幾個包袱“暴點料”,通過揭秘谷歌與金山的合作背景,給國內其他互聯網公司發展、或者想“傍”Google這個大款的公司一些參考。
首先,Google看重的是一種文化認同感。同樣在中國互聯網圈子混,為什么谷歌和金山合作而不找搜狐?因為Google和金山都是工程師文化氛圍,不喜歡炒作和口水仗。如果你的公司想和谷歌聯姻就請低調一點、務實一點。
其次,Google挑選的是自己所缺的技術。網易用搜索技術做在線詞典,金山則是靠多年積累的翻譯技術。如果你是Google中國戰略官你找誰合作?
最后,Google在意的是未來發展前景。谷歌與金山“談戀愛”不像今天的白領一族,先看戶口、房子和車子,后看月薪和股票,類似于網游業務的“逐利性”在Google眼里是不入流的。奉勸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多做點公益事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