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信息、還是信息!
移動電話、固定電話、互聯網、衛星電話、電視、廣播、報紙,各種媒介手段在“5#8226;12”汶川大地震災難降臨之后,迅即演變成一股巨大無形的救援力量,譜就了一曲氣勢恢弘的人道主義悲歌。
在地震發生后的最初30多個小時里,通往震中的90公里路途,仿佛無比漫長,令人窒息。這不僅因為這90公里道路損毀嚴重,搶修困難,更是因為通信中斷,許多地方災情不明,令人心焦!地震發生后,四川省阿壩州政府網站(abazhou.gov.cn)開始以應急辦的名義發布當地政府抗震救災動態。起初的幾條信息急促而簡短,讓人感覺到災情第一線的緊張氣氛。在汶川幾乎與世隔絕的那段時間,應急辦負責人終于與汶川縣有關領導取得了電話聯系,并最先向外界報告了汶川受災情況,成為最接近震中的第一條信息。來自震中的些許信息,就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盞燭光,盡管微弱,但卻帶給人信心和力量。
災區移動和固定電話網絡經歷了空前的考驗。地震破壞了大量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而此刻各種電話的話務量卻爆增。在這一刻,那些已經習以為常的便利通信手段的正常使用,在災難救援的黃金時期變得彌足珍貴。災難再次證明,應急通信能力絕對是一種戰略儲備。至少,將應急通信所要面對的情況考慮得極端、再極端一些,意味著應對突發災難的準備會更充分些。
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及其網站成為主導輿論、明辨真相是非的中堅力量。CCTV、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網、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快速的反應和不間斷直播,不僅打破了這些傳統媒體四平八穩的運作套路,鞏固了主流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話語主導權,更重要的是,為公眾了解災情和救援狀況,參與抗震救災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信息指南。
互聯網絡再次顯示了新媒體的獨特作用和傳播特性。5月12日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官方消息便迅速傳遍網絡;人們先是震驚,然后開始密切關注震情和救援舉措。值得注意的是,在災難發生之后,政府主流聲音始終控制了輿論的制高點。在災區和其他一些有震感的地區,針對通過網絡流傳的一些不真實言論甚至短信詐騙善款等令人不齒的惡行,政府有關部門迅速做出反應,進行澄清和辟謠,并且對不法分子采取強有力的打擊,成功地遏止了謠言的傳播和詐騙的大量發生。
在人員大搜救基本告一段落之后,人們將密切關注災后的一系列恢復和重建工作。加強對各種救災物資、救災款項的監督使用和信息披露,將是激發公眾救災斗志、維護災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災難已帶給我們太多悲傷。讓我們祈禱人類不再需要用災難來證明信息透明的無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