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EDS是惠普繼收購康柏之后的第二大收購案,也是IT服務領域最大規模的收購。如果赫德不謹慎處理的話,很可能會走上惠普前CEO卡莉的老路,被董事會掃地出門——哪怕若干年后,這樁交易被認為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HP以一次突如其來的收購,打破了2008年IT業界的沉悶,并可能掀起又一波并購高潮。
5月13日,惠普高調宣布與信息服務廠商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電子資料系統公司)達成協議,以每股25美元、總價值1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EDS公司。這是繼2002年惠普以190億美元收購康柏后的第二樁大規模的收購,也是惠普現任CEO馬克#8226;赫德上任以來最大宗的收購案。
“惠普和EDS合并,將使惠普服務的收入翻倍,同時還將產生一個全球IT服務領域的領導者。”馬克#8226;赫德在新聞發布會上頗具野心地說。

營收393億美元
IT服務全球第二
據馬克#8226;赫德介紹,這樁收購案將在2008年下半年完成。與EDS合并后,惠普計劃建立一個新的業務集團,以“惠普公司EDS”為品牌,總部就設在目前EDS所在的德克薩斯州普萊諾。惠普計劃在交易結束后,由EDS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CEO Ronald A#8226;Rittenmeyer繼續領導EDS,同時他也將加入惠普高層管理團隊,并直接向馬克#8226;赫德匯報。
Rittenmeyer表示,合并后的公司將提供的服務內容是: IT外包、業務流程外包、應用外包、咨詢和集成,以及技術服務。“這個合并將使我們在如何向政府、醫療衛生、制造、金融服務、能源、交通、電信、消費產業和零售等行業的用戶提供IT服務方案方面獲得更加廣泛的經驗。”
Gartner負責研究業務的副總裁Ben Pring表示,“這樁收購案給惠普帶來的最大收益是巨額的營收。” EDS是全球第二大IT服務廠商,僅次于IBM,2007年EDS的營收為227億美元。而根據惠普方面的數字,惠普服務2007財年收入總計166億美元。也就是說,惠普收購EDS后,它的服務業務的營收將立刻增加一倍還多。
另外根據Gartner統計,2007年全球信息服務市場中,IBM以7.2%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EDS以3%列第二; 而惠普則排名第五,市場占有率為2.3%。與EDS合并后,惠普服務的市場占有率將升至5%以上,成為全球第二大IT服務廠商。
而EDS最近10年來日子都不算太好過。據Pring介紹,EDS在與競爭對手,特別是IBM爭奪巨額合同時總是略遜一籌。2007年EDS的增長僅為4%,不足上年的一半,而在過去的一年中,與宣布收購前一天EDS收盤價相比,EDS的股票下跌了30%。惠普提出的每股25美元的價格,溢價37%。因此,對于EDS的股東來說,被惠普收購是一個很好的退出方式。
股票下跌5.5%
業界普遍質疑
盡管這樁收購交易得到了惠普和EDS董事會的一致通過,但市場和分析機構對惠普的這一決定卻并沒有表現出熱烈的歡迎——5月12日,當收購還是傳聞時,惠普的股票就下跌了5%,消息宣布當天,盡管惠普同時發布了不錯的財報預測,但股票依然下跌了2.56美元,跌幅5.5%。相反,IBM的股票卻在當天上漲了1.34美元,足見華爾街對赫德這一決定的反對——成功整合了康柏后,赫德一直是華爾街的寵兒。
對此,Yankee Group的分析師Zeus Kerravala表示,盡管惠普的技術服務能力將得到提高,但它仍然缺乏完成復雜項目的能力,而完成這類復雜項目正是IBM的強項。不過,惠普技術解決方案部門執行副總裁Ann Livermore則表示,收購康柏涉及到惠普的方方面面,而與EDS的整合面臨的挑戰則要小得多。
Pring認為,盡管惠普一直稱自己在收購康柏的過程中得到了處理大型收購案的經驗,但收購EDS是IT服務領域的大宗交易,兩家企業必須要謹慎。
此外有分析師表示,這筆交易還將給惠普帶來巨大的成本挑戰。EDS現有員工為13.7萬,接近惠普員工總數(17.2萬),其中2/3還在美國,而近年來的趨勢則是將外包服務中心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地區,以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EDS的收入中約有一半來自政府機構和金融服務公司,這些客戶正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因此,對于以擅長控制成本的赫德來說,裁員一定是不可避免的。盡管目前惠普和EDS尚未透露削減成本的具體細節,不過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無論是對惠普還是赫德來說,這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目前,惠普似乎想重演“康柏案”后打敗戴爾的戲法,但盡管“這與收購康柏時的情況十分相似,可有一點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惠普這次的對手是IBM和IBM專業的服務,而不是計算機。”CowenCo分析師Miscioscia表示,如果赫德不謹慎處理的話,很可能會走上惠普前CEO卡莉的老路,被董事會掃地出門—哪怕若干年后,這樁交易被認為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直逼IBM
IT服務競爭加劇
分析師普遍認為,惠普此次收購的目的,就是為了向IBM發起挑戰。“如果惠普收購EDS成功,會讓惠普能夠更加有力地與IBM競爭。”Gartner的研究副總裁Allie Young說。
IBM是全球IT服務的先行者。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IBM就借助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向IT服務轉型,并通過一系列并購,在1995年超過了當時IT服務的全球老大EDS,成為全球最大的IT服務商。自那時起,IBM的戰略就一直是先解決客戶的IT問題,在取得信任后,再向它們銷售實施IBM解決方案所需的硬件和軟件。
惠普也試圖在自己的服務業務中采取相同的戰略,但到目前為止,它還無法影響到IBM的市場份額。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公司的分析師Roger Kay表示,對于惠普或其他硬件制造商來說,要想超過IBM,收購是惟一的出路。惠普收購EDS很可能會掀起新一輪的收購熱潮。
收購EDS之后,首先在市場份額上,惠普就大大縮短了與IBM的差距。
另外,Gartner分析師Bob Johnson指出,創辦于1962年的EDS是信息技術外包產業的先驅之一,數據中心業務是EDS的基礎業務,也是核心競爭力所在。EDS在整合服務器、軟件、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數據中心關鍵部分方面豐富的經驗,將給惠普帶來巨大的好處。
而隨著新一代數據中心概念的興起,虛擬化、標準化以及自動化正越來越受到關注,Johnson認為,這些將成為數據中心領域競爭的關鍵所在。而EDS不僅是DCML(數據中心標記語言)大型數據中心運營標準的發起者之一,而且在自動化和靈活性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因此,惠普收購了EDS之后,在構建新一代數據中心方面的競爭力將大大加強。眾所周知,在構建數據中心方面,HP和IBM之間的競爭已經全面展開。
再者,目前EDS在全世界范圍內管理著6.5萬多臺服務器,支持300多萬個最終用戶。將EDS納入旗下之后,惠普還可以利用EDS的客戶基礎,吸引利潤豐厚的高端客戶。這些高端用戶也是IBM的爭奪對象。
此外Pring還表示,IT服務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市場,這是因為它能夠影響到企業未來的IT產品采購。EDS的客戶基礎還能夠有效拉動惠普軟、硬件產品的銷售。如果從這一點上看,受到沖擊的企業就不止IBM一家了。Forrester分析師Christine Ferrusi Ross表示,EDS一直是技術中立的,因此它的很多客戶都采用Sun的產品建立數據中心。如果EDS偏向惠普的軟、硬件產品,這無疑會對Sun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