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吳泗宗 教授,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教授。吳教授長期從事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國際貿易。出版了管理、營銷方面書籍、教材二十余本。發表經濟管理方面學術論文七十余篇。是國內經濟管理領域的資深專家。
陳蕾:放權在企業中是一個即熱門又敏感的話題,無論領導在內心是支持放權還是反對放權,放權依然還是不斷地被提及,那么企業經理人該如何看待放權的意義?
吳泗宗:權力主要體現在對人、財、物的管理上。以學校為例,目前國內高校大都采用三級管理制:校—院—系。學校作為法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學校層面,學院、系的層面的權力相對被削弱。學校院系大到人事、財物審批,小到一桌一椅的添置,都需要經過學校審批同意,往往一件事情從報審到落實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這樣一來形成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集權對企業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學生上學是一種剛性需求,學校不會缺乏市場。而企業必須要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盡管集權從法人的角度來看,似乎更加放心,但是缺少靈活性的集權層級上報審批,無法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其他層面沒有相適應的權力,無法迅速作出反應,那么商機轉瞬即逝。如此循環反復,跟不上市場變化,抓不住商機的企業必將走入困境。因此,放權的意義就在于企業在應對市場變化時,能夠做到敏感反應,迅速應對。
其次,放權能將企業高層領導從繁忙且沒有技術含量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現在很多企業的“一枝筆”現象很嚴重,始終看見老總忙碌的身影,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老總一個人簽字,老總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簽署各種文件上。日常事務性的工作即費時間,有沒有意義,某些權力完全可以下放給相應的人員去處理。真正好的企業領導,不應該被淹沒在沒完沒了的日常事務中。領導需要做的是專門思考企業戰略性的事情。企業管理中絕大部分都是常規事務,這些內容應該讓他人去管理,讓制度去管理,領導者應該處理一些突發的、非常規的事情。
第三是放權有利于下屬的成長,能夠鍛煉下屬的領導、處理事務的能力,有利于發揮下屬的積極性、主動性。
陳蕾:一部分領導者總是在強調放權之后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什么讓企業領導者在放權的問題上止步不前,造成了企業權力的集中?是部分企業領導者不愿意放還是不敢放?
吳泗宗:企業權力放不下去既有客觀的原因也有領導者主觀的原因。從理論上說,企業的組織架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放權的程度。傳統的組織構架是金字塔式的,這是由德國管理學者韋伯提出的。這種架構會使權力高度集中在金字塔塔尖上,它的好處在于具有權威性,保權力的實施。缺點是很明顯的,個人獨斷的決策如果失誤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災難。同時過多的層級會延誤決策傳達、執行的時間,使企業喪失靈活性。另外,金字塔式的企業架構不利于團隊積極性的發揮,容易造成下層人員沒有責任感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管理結構組織構架可以進行改革。后來提出的矩陣式管理模式,則有利于放權,事業部具有相當的人、財、物的權力,從理論上克服了傳統科層組織構架的弊端。
企業權力放不下去的主觀原因有兩種,一種是領導者不愿意放棄既得的權力,擔心權力一旦下放,自己就會大權旁落,失去個人威信及地位。具有這種想法的領導人沒有將自己的威信建立在個人魅力和知識魅力上,而是錯誤地將威信地位建立在了權力的基礎上。第二情況是,企業領導者對別人不放心,認為企業中沒有能夠擔當重任的合適人選。凡事只有親歷親為,才能放心。正因為這些原因造成企業權力放不下去的狀態,最后導致權力依然高度集中在某一個人身上。
陳蕾: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度集權的弊端還是不小的,領導者不愿放權的各種原因及放權之后可能帶來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那么企業領導者應該如何科學、合理地放權,才能讓權力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而服務?
吳泗宗:有人說過,在一個有10人的企業,領導者應該沖在第一線,作一只領頭雁;如果是在100人的企業,領導者應該是牧羊犬,起到監督督促的作用;如果是在1000人的企業,那么領導者應該是坐山雕,他只要管理幾個人就夠了——管住“八大金剛”就可以了。
企業領導者要放好權,就要改變原來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做法,轉向“疑人要用,用人要疑”。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做到“疑人要用”。現在許多民營企業,企業領導不能做到“疑人要用”,所以他們只能選擇所謂“不疑”的人,也就是與其具有血緣、親屬關系的人。而擁有血緣關系的人往往因此而沒有壓力,對事不承擔責任,濫用手中的權力,沒有將權力和責任對等,這并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人不可能沒有缺點,一旦選擇了擔當重任的人選,即便不能充分信任他的全部能力,但也要相信對方能夠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要對企業放權的人選給與充分的信任,讓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放手去做。
第二,在用過“疑人”之后,就要做到“用人要疑”。這里不是說放權之后再懷疑給其授權的人的能力,而是說,要對放權后權力的使用情況進行監控、評價。而不能在放權之后就撒手不管,不檢查、不督促。這樣的做法也可能會置企業于險境。企業領導者放權后要對權力使用的效果、績效進行考察。
陳蕾:放權并不等于放手不管,“疑人要用”之后,將是“用人要疑”的過程。企業領導者應該通過什么方法去考察、監督、控制下放權力的使用情況呢?
吳泗宗:領導者放權之后,一定要對權力使用的情況進行監控,要看放權的效果如何,得到權力的人是否盡心盡責。監控的措施有兩方面,第一是檢查結果。結果管理的優點是能夠清晰地看到權力使用的是成功還是失敗。但結果管理的缺點是,一旦出了問題,所造成的損失則很難挽回。
第二是過程管理,過程監控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統計指標把績效反映出來。另外要進行業績對比,如整個行業的業績普遍較好,并能不代表權力使用的情況好。還需要特別考察的是,權力使用人是否利用權力來為其謀取了私利。一旦有這樣的情況,應立即做出反應。
陳蕾:盡管疑人要用,但是選擇放權的人選還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和要求,您認為應該如何選拔接受放權的人選呢?
吳泗宗:不僅是選擇接受授權的人選,企業在各方面選拔人才的時候都要從其品德和能力兩方面進行考量。第一,候選人為人要正直,能夠忠于職守,具有職業道德。第二則是要有能力。具體的能力方向和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