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莉丹
2007年12月25日,為落實國家對職業中學學生的補助金,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職業中學校長高勇去找縣長崔博簽字,正逢縣長要參加重要會議,心急的校長高勇追著縣長崔博,他兩次打開縣長車門,要求縣長“簽了字再走”。其后,綏德縣教育局將高勇的舉動定位為“過激行為”,決定讓他停職檢查并當面向縣長道歉,而綏德縣公安局則立即對高勇做出行政拘留7天的處罰決定。此事經媒體曝光后,引發軒然大波。有網友干脆將綏德縣縣長崔博稱為“2007年最牛縣長”。
“這最多算是校長和縣長兩人在正常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僅僅能說不愉快,互相諒解就沒事了。為什么公安機關要抓、紀檢部門要查?!”2008年1月4日,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54歲的高勇反復強調自己“想不通”,在他看來,自己的行為似乎怎么都沒嚴重到要被公安局拘留7天的地步。
“我急著要把錢發到學生手中”
2007年6月,財政部、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批國家助學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資助對象為具有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的在校一、二年級所有農村戶籍的學生和縣鎮非農戶口的學生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辦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同級財政、教育部門要及時向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和所轄學校批復審核意見……學校應于學生入學一個月內將國家助學金發放到受助學生手中”。
《辦法》還規定,國家助學金主要資助受助的學生的生活費開支,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500元。
12月18日,高勇接到通知,得知可去縣里領這筆國家助學金。
“因為這個錢本身就來得晚;再一個,已經到年底,我急著要把錢發到學生手中;另一個,我哥去世了,我第二天要回家料理喪事。”高勇一口濃重陜北口音,話并不多,他解釋,需要經過縣教育局長、主管教育的副縣長、縣長的審核簽字,再拿到縣財政局長辦公室簽字以后,方能領到這筆國家助學金。
高勇介紹,綏德縣共有縣農職業中學與縣職業中學兩所職業中學,因為兩校的助學金款項都劃在“一個單子上”,所以他就代表兩所學校,去縣里找相關領導簽字。在他看來,由于縣里領導事務繁忙,見不上很正常。幾天后,高勇還是拿到了教育局長和主管教育的副縣長的簽字。
“拿到通知以后,那幾天我都在找縣長簽字,找了起碼有四五次。有的時候人太多,見不上。反正人家忙。”高勇以前見過崔縣長,不熟。
12月25日上午8點多,高勇再次去縣政府找縣長崔博簽字。一個情節是,高勇到崔縣長辦公室時,崔博正跟人談話;當崔博走出辦公室時,高勇便拿著單據跟在其后,他希望崔縣長能盡快簽字。
而崔博因為著急參加上午9時的“國務院普九債務清欠電視電話會議”,他讓高勇把單據放在辦公室,等他開完會后再簽。高勇從辦公室跟著縣長來到縣長的車前,當崔博上車后,高勇打開車門,執意讓縣長簽了字再走。
事后一個說法為,崔博當場表示,如果十分著急,他可先給財政局局長打電話讓他們先撥款,下午再補簽。車發動后,高勇再次打開車門,要求縣長簽這個字。看到此情形的、剛從辦公樓下來的縣教育局局長劉世國,與縣政府保衛科人員一起,將高勇緊拉車門的手拉開,據說,當時的劉世國“很生氣”。
高勇告訴記者,當時并沒有保衛科人員或保安人員在旁邊,“沒有咋激烈”,“當時現場就一個縣教育局的人(即局長劉世國)和一個縣人事局已經離職的干部,有幾個人圍觀”。縣長離開后,高勇也離開縣政府返回學校。
回學校后沒多久,高勇又立即被綏德縣教育局領導叫去開會,在上午10點的教育局內部會議上,教育局宣布了對高勇的“三條處理決定”:一,責令高勇立即停職;二,要求高勇向縣長賠禮道歉;三,要求他在政府合適場合做公開檢查。高勇當時沒有反駁。
上午10點多,縣長崔博開完電視電話會議,縣教育局局長與相關人員跟高勇一起到崔縣長辦公室,高勇向崔縣長當場賠禮道歉,“他(縣長)當時就感覺到我這個行為不好吧”,高勇回憶,他總以為,“道完歉,就沒什么事了”。
在派出所7小時
然而,11點多,高勇從縣政府出來后不久,綏德縣公安局又將高勇叫到當地派出所去,理由是,綏德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接到縣政府辦公室的書面報案后,對校長追縣長簽字一事進行調查,其調查認為,高勇的行為構成“擾亂機關工作秩序”。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中“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這條規定,縣公安局決定對高勇行政拘留7天。
另有媒體報道稱,綏德縣公安局局長任文國表示,當天縣長把他叫到辦公室講了事情經過,警方隨后介入。
從11點半開始,高勇就呆在城關派出所。他清楚地記得,派出所方面告訴他,如果他申請行政復議并交納5000元保證金后,就讓他馬上出去。高勇表示,他給教育局長劉世國打電話說明保證金的事,隨后劉世國親赴派出所為高勇交了保證金,但他本人并不能確定這筆保證金的數額。但綏德縣教育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新民周刊》記者,高勇的保證金為1400元,該金額得到派出所方面的承認。
高勇申請了行政復議與暫緩執行,并在行政處罰通知單上簽了字。直至當天傍晚6點半,他離開派出所回家。他記得,當地公安局給他的行政處罰通知單大概寫著,“無理阻擋(縣上)主要領導,造成開會耽誤時間”,但“擾亂機關工作秩序”字樣并未出現在該行政處罰通知單上,他只隱約知道,公安局是按此條款對他進行處罰的。
“我當時亂七八糟的,人家反正念的什么罪名,我也不知道。不管以哪個罪名,行政拘留7天是形成了”,高勇一直搞不清楚為何公安局要拘留他7天。但他堅持認為,自己并未“擾亂機關工作秩序”,“這是個正常行為,這是國家規定的錢,就是例行手續,不同意也得同意。但縣長的簽字肯定是要的”。
“他們就認為影響領導工作,造成不好的影響”,高勇只能這樣理解,采訪中,他再三強調,當地公安局對他處罰的理由不成立,“我是有道理去找領導,不是無理去找的;并且,我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去找的。如果沒事,我才不要去找這樣的麻煩!”
公安機關介入高勇事件,讓其飽受“濫用公權”的質疑。記者多次聯系綏德縣公安局,該局對此事保持了謹慎的回避態度。
上海律師秦茂憲認為,當地公安機關法律適用錯誤,“秩序強調的是事物之間或者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協調一致,高勇并沒有擾亂機關整體的工作秩序。如果說造成了負面影響,也只是妨礙了縣長本人執行職務,因此不能以‘擾亂機關工作秩序為名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在律師秦茂憲看來,當地公安機關對高勇做出行政拘留7天的處罰顯然過重,因為即使高勇構成“擾亂機關工作秩序”,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也只能處以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而情節較重的,才處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更何況,“高勇的行為根本談不上違法,更算不上情節較重”。
65個學生的校長
地處陜西北部、榆林市南部的綏德縣是一個黃土丘陵溝壑區的國家級貧困縣,而位于綏德縣名州鎮的縣職業中學實際上是所文藝類職業中學。
2007年12月26日,高勇接到通知說,助學金已撥到職業中學的賬戶;12月29日,半年的共750元助學金終于發放到了綏德縣職業中學每位學生的手中。
這筆助學金每月150元,在高勇看來,這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們的確需要這筆生活費,“我是希望能盡快發放到學生手中,越快越好”。
高勇是綏德縣人,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榆林師院中文系。在綏德縣職業中學,高勇擔任了20年的校長,對學校的感情頗深,他打算在2009年退休。
高勇介紹,1983年,綏德縣第三中學改成了如今的縣職業中學,過去該校還有過其他專業,后來由于師資等原因,只保留了一些藝術類專業,目前,該校只有65名學生,分為大小兩個班,全部都是農家孩子,“這個地方普遍人們生活條件都不好”,學生們的家境可想而知;另外,該職業中學還有25名老師,由他們教授文化課程,學校還要另外從校外聘請一些教授藝術專業課程的老師。
“我們這65個學生就相當于普通中學里的1.2萬個學生,因為每200個學生里才有這么一個學生。這些學生需要有藝術天賦,最低都要能歌善舞,然后要家長同意、老師認定才能上我們學校。不具備這些素質的學生是不能收的,不然耽誤人家的時間。”高勇略帶驕傲地介紹,他們的畢業生大多從事文藝工作,“到各個地方工作的都有”。他認為,就一個縣級的藝術職業中學而言,“有這么多學生,還是不算少的”。
縣里領導全體道歉
連日來,記者多方努力,未能聯系到綏德縣教育局局長劉世國。但2008年1月3日下午,該縣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高勇校長當時那種過激行為,我們定的是‘三點處罰建議,后來他也給縣長賠禮道歉了,我們認為這就行了,第二天就給他撤銷這個處罰建議”。這位工作人員表示,高勇是科級干部,科級干部是由縣委任命,而不是教育局任命,“不存在停職”一說,證據是,高勇“他第二天就簽字給教師年終發放工資,學生領的補助都由他簽字。如果停職,咋會簽字?”
這位工作人員還不忘叮囑,“行政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現在市政府、省政府、組織上都在過問這個事,所以媒體就也就不需要過問了”。而次日,綏德縣教育局另一位工作人員又強調,高勇現在“正常在他的學校當校長,學校秩序都一切都很好”。
事實上,從派出所出去后那幾天,高勇“反正也呆著,不干事了”,他表示自己最近很“煩”。讓他不解的是,12月26日,當地紀檢部門來找他談話,“我沒有寫檢查。我氣得就不說話了,飯也不想吃了,我還跟他談話?!”
隨著高勇事件在互聯網的發酵,連日來,江西、新疆等地的熱心網友和市民不斷致電高勇,了解相關情況。高勇解釋,此事對他“在思想上、精神上總有影響”,“我覺得這么個事鬧得全世界有名,不值得,我不愿意出這樣的名”,他只希望,“事情過去,就過去了”,言語中,甚是疲憊。
另一方面,有評論直指,綏德縣教育局局長和公安局局長的所作所為,有些“自作多情”;而關于縣長的“官威”一時成為坊間熱議話題,綏德縣縣長崔博更是引起多方關注與非議,記者了解到,這位現年40歲的縣長上任僅一年多。曾有媒體報道稱,崔博上任伊始,就
帶領綏德縣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專程赴榆林供電公司,在綏德和米脂兩縣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最終促成330千伏變電站項目“安家落戶”綏德縣;在征地階段,崔博曾帶領工作組進駐占地村辦公,35天簽訂征地協議,他曾公開表示,“那么多的項目都等著用電,實在是等不起”,“一定會當好‘愛電縣長”。
記者隨后數次撥打崔博的電話,均處無人接聽狀態,1月3日晚間,崔博唯一一次接聽了電話,他只短促表示,“這會正忙著,呆會聯系”,就匆匆掛斷,此后他再未接聽電話。
一個讓人意外的“拐點”也適時出現:高勇提及,2008年1月2日中午,縣長崔博就親自到他家“賠禮道歉”;而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也強調,對高勇的處罰取消,高勇在職業中學的工作得以繼續。波瀾看似平息。
一則來自《榆林日報》的消息更是稱,2008年1月4日,剛從外地出差回到榆林的榆林市委書記周一波,“不顧疲勞,連夜趕赴綏德縣,深入調查了解了事情經過”,并召開綏德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大班子領導干部會議,“果斷做出了六條處理措施”,其中就包括:立即撤銷綏德縣公安局、教育局的兩個處分決定,綏德縣縣長、公安局長、教育局長要向綏德職業中學校長高勇道歉,綏德縣縣長向榆林市委寫出書面檢查,綏德縣公安局、教育局向綏德縣委寫出書面檢查,“任何人不得打擊報復職中校長高勇同志”;榆林市委、市政府迅速組成調查組,榆林市紀委、公安局、教育局等相關部門對該事件進行全過程調查,并依法追究責任人……
該消息還稱,當晚,周一波親自看望了高勇,綏德縣委書記、縣長以及縣公安局、教育局領導向高勇表示道歉,高勇與縣長崔博“相互握手道歉”;周一波撂下重話,“綏德縣職業中學校長高勇為學生助學金找縣長簽字是天經地義,理直氣壯的”,他亦對綏德縣政府濫用權力“給予了嚴厲批評”,并要求認真“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如果以后有類似找領導簽字的情況,高勇說,他還會去,“這是一個手續,非得去辦事”,不會遲疑。(感謝本刊實習生張益清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