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8月以來,銀行忍受了9個月的苦日子。那些原先最有油水的生意已經消失,整個損失已高達3350億美元。而在所有的發達國家中,幾乎所有銀行都遭受類似利潤率以及裁員的損失。但目前整個西方金融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盈利能力的降低,而是對其整個運作有效性的信仰喪失。目前這樣的批判主要集中兩類,一是關于其公平性,另一個則是效率問題。前者說金融業是為銀行家服務,而顧客、股東以及該國經濟都沒受益。另一些則有關其道德風險。銀行家敢于豪賭,因為他們知道納稅人會成為最后的保釋人。
當心!當下對于整個銀行業的攻擊是危險的。金融業可以在失敗和完美之間自我調節。而泡沫、過剩或者金融災難是整個西方金融體系中的一部分,現在它們仍然有其自身價值。一些改變不可避免,大多情況下由市場自身來提供。美國現在的次貸市場已經歷變革。不規范的借貸者已經消失,對于復雜信貸產品的需求已蕩然無存,而那些最為復雜的信貸產品也一去不復返。銀行業目前最為樂觀的預計就是,下一場危機來臨之時,美國的信貸市場不會再漏雨了。
(英國《經濟學人》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