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飛飛

網盛科技的B2B交易平臺幾乎將化工類業務獨吞。而馬云對這個行業只能望洋興嘆??梢韵胂?,一旦那些專業站點都做大了,阿里巴巴這樣的大雜燴將人氣大減
馬云的競爭對手正開始在阿里巴巴還未能顧及的地方展現出咄咄逼人之勢。
6月17日,網盛生意寶(原“網盛科技”,下稱“網盛”)確認,該公司日前已正式推出定價為1800元版的“中國供應商”服務。業內認為,網盛此舉意在以價格戰全面展開對阿里巴巴中小企業客戶的爭奪。
事實上,自6月以來,網盛網站首頁(Toocle.cn)悄然出現了一條字幕:“中國供應商僅需1800元”。網盛隨即確認,該公司日前已正式推出定價為1800元版的“中國供應商”服務,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低價。
同在杭州的阿里巴巴的會員有兩種,“中國供應商”是針對出口型的企業,會員費是6萬-8萬元/年;另一種是主要針對國內貿易會員的“誠信通”,收費則在每年2800元左右。因此,網盛此番推出的每年會費只要1800元的“中國供應商”服務,比阿里巴巴的“誠信通”還要便宜上千元。業內認為,網盛此舉意在以價格戰全面展開對阿里巴巴中小企業客戶的爭奪。
網盛從行業垂直網站“中國化工網”起家,通過“小門戶+聯盟”全新商業模式,憑借一系列的結盟與收購動作,已轉型為一家綜合類B2B電子商務服務商。業內人士認為,網盛正以一種“價格屠夫”的姿態進軍綜合B2B市場,目標直指其同城友商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冷處理
“我們歡迎任何對手加入我們的行業,一起做大電子商務,但對于競爭對手的具體市場舉措,比如網盛這次的行為,我們不予評論。”阿里巴巴B2B相關負責人對阿盛的低價行為這樣表示。
力量懸殊的對比,讓人感覺阿里巴巴與網盛之間的力量之比有如大象之于螞蟻。公開數據顯示,阿里巴巴B2B公司市值超過200億美元,而網盛僅值人民幣40多億元。
“阿里巴巴的回應合乎情理,他們現在最理智的做法就是不回應,沉默就是對網盛這類市場舉措的最理想回應。”一位長期關注B2B市場的業內人士認為,網盛此舉明顯有些挑釁味道,阿里巴巴顯然不愿給對手任何炒作的機會。
當然網盛并不認為自己在“炒作”。據網盛方面解釋,“中國供應商”定價1800元是一種讓利服務,目的是讓更多企業花較少的錢就能獲得“中國供應商”服務,與他們渡過宏觀經濟難關。網盛董事長孫德良進而指出,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網盛此次舉措主要是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網盛的解釋并不能讓一些業內人士感到滿意。有分析人士指出:“網盛把價格拉到180Cl元,合200多美元,這不是有利于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的做法。這價格能給客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如何保證服務不打折,真正讓中小企業受益,這是網盛要解決的難題。”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等企業都在提高附加值、擴大產業鏈等方面做文章,通過降價來獲取市場的效果有待觀望。B2B市場以及其他領域曾打過價格戰,拖垮過不少企業。
專業站點分流阿里用戶
近年來,國內垂直搜索網站、各行業專業網站迅速崛起,分流了一部分阿里巴巴的用戶。網盛科技的B2B交易平臺幾乎將化工類業務獨吞,而阿里巴巴對這個行業只能望洋興嘆。
讓馬云擔心的是,類似的專業網站還有很多,比如鞋、帽、玩具等行業的專業站點,這些垂直站點都是阿里巴巴的潛在競爭對手。因為,一旦那些專業站點都做大了,阿里巴巴這樣的大雜燴的人氣勢必會被大大削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自2007年來,Google在中國大量收購垂直搜索網站和專業網站,這無疑將會對阿里巴巴造成威脅。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阿里巴巴在拼命做大規模,依靠新增用戶維持公司營收的高增長。但如果將來有一天,用戶都被分流到了專業站點,它的規模優勢就成了無源之水。
孫德良今年確實也頻頻上媒體向馬云開炮,稱阿里巴巴的軟肋在于戰略過于龐大。而作為同在杭州的“鄰居”,自己只做擅長的事情,只賺該賺的錢。他指出,馬云希望做盡天下事的想法自己不認可,自己更認可細分的價值。“不細分,互聯網發展到最后就是垃圾場?!?/p>
電子商務與搜索業務高度重合將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百度由搜索進軍電子商務就是個標志。業內人員稱,Google也有可能宣布進軍電子商務,或許會與某個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合作。目前,由于阿里巴巴的規模還太小,業務范圍還主要局限在中國,Google看上它并與之合作的可能性不大。而不合作,就很可能意味著成為對手。
作為一家號稱世界級的B2B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2007年的產品開發費用只占營收的6.1%,而同期的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卻占到34.1%。難怪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一個重營銷輕技術研發的公司,甚至還有人指出,阿里巴巴就是一個銷售為主導的公司,是靠中國龐大的人力資源進行人海戰術來推銷發展的。
在與電子商務業務高度重合的搜索技術上,阿里巴巴更是弱項。核心技術的缺失,將給公司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隱患。在馬云風光的表象下,阿里巴巴已經危機四伏。
頭腦靈活的競爭對手
“阿里這個企業做得非常優秀,這是事實。但行業更希望看到不只有馬云,而是百花齊放,有競爭才能促進產業發展。希望3年后局面有所改變,寡頭的局面不利于產業發展?!睂O德良說。
孫德良在業界慣以腦筋靈活而著稱。網盛科技更名“網盛生意寶”,是孫德良去年最得意的一件事情。他透露,更名是為借資本市場的關注度來做企業宣傳,之前一直苦于沒經費推廣。
2007年,孫德良在完成了制訂戰略與搭建框架后,迎來了一個推廣經費預算不足的難題。他想起了一個媒體關注度異常集中的資本市場。“過去大家都認為資本市場只有融資用途,實際上資本市場對互聯網還是一塊宣傳陣地?!?/p>
“我那陣子經常想,怎么不花一分錢,又讓全國6億人知道?我發現中國股民多,有2.7億股民,一個股民影響二三個人。如果我們的股票代碼改成生意寶,只要我們股價有突出表現,那么多股民都會知道生意寶,這個價值不亞于1億元的廣告?!?/p>
改名過程也頗費周折,去年9月份想出的主意,后來遇到交易所的硬性規定:股票代碼必須帶有2到4個公司的字樣。于是,先改公司名字,再改股票代碼。幾經波折,最終如愿。
今年5月5日,孫德良又有新動作,網盛與浙江閱??萍加邢薰炯捌涔蓶|簽訂了《出資轉讓協議》。協議規定,網盛以1800萬元人主閱??萍?,持股100%。這是網盛繼2007年收購中國服裝網后的第二次大動作。
如果拋開并購后未來利潤增加帶來的股票表現,網盛在這次并購中獲得最重要的兩點是資源和團隊。而后者正是孫德良正亟須補充的一個方面。
幾番動作之后,網盛自認為已占據B2t:的一角,可以向著阿里巴巴的領地進一步虎口拔牙。
網盛科技董事長孫德良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的細分牌能夠打到阿里巴巴的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