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傳壽
八小時之外,我的業余愛好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子”,即:早晨踢毽子,傍晚吹笛子,夜里爬格子,周末帶孫子。
清晨,空氣新鮮,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好時機。盡管體育運動項目有許多,但我對踢毽子情有獨鐘,算來已有40多年的歷史,真可謂年代悠久了。因為我是個農家孩子,小時候在農村也沒有什么好玩的,無非是打彈子(玻璃球)和扇洋畫(2寸照片大小的畫片)之類的。但彈子和洋畫容易丟失、破損,老是要花錢買:再加上玩起來不衛生,有人還用它們進行賭博(只賭彈子、洋畫),所以,我不喜歡這些東西。于是,我選擇并愛上了踢毽子,而且一玩竟是幾十年。它使我舒筋活血,強身健體。我撰寫的《踢毽子》一文,還在《中國體育報》上發表了哩!
傍晚,晚霞滿天。我佇立在陽臺上極目遠眺,遠山近水皆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這時,完成了一天工作而一身輕松的我,會情不自禁地吹起一管竹笛——這支小小的竹笛,伴隨我也有30余年了。吹笛子這門技藝,是自己在那十年動亂的年代當“逍遙派”時練就的。它在我迷惘、困惑和消沉的時候,給我帶來了安慰、信心和希望。如今,每當自己吹奏起來。雖談不上聲震林木,響遏行云,但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倒也引來不少聽眾的掌聲和行人蠻高的注視率。
夜晚??催^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和地方臺新聞之后,如果沒有白天遺留的工作和特別好看的電視劇,我就“爬格子”了。因為自己是教語文的,整天在課堂上講別人文章怎么寫,教學生怎么寫文章,要是本人不“下水作文”,總覺得講起來不那么理直氣壯,生怕學生問“老師怎么不寫呀?”于是,一有機會,我就練筆。每有自鳴得意之作,就投諸報刊。這樣,文稿愈積愈厚,發表的也愈來愈多。這當中有失望、有驚喜,個中滋味足夠自己品嘗。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南京工作的兒子給我買了臺“筆記本”,使我如虎添翼——鳥槍換炮,“爬格子”變成“動腦子”了!
年逾半百之后,我的業余生活又多了一項內容:帶孫子。一雙兒女給家里添了兩個活潑可愛的乖寶寶。鄰居和同事戲言我一下子上了個檔次,成了名副其實的爺爺輩了。當然,這個爺爺也不是好當的。每到周末,我就一手攙一個:教他們唱歌、跳舞,跑步、打球,認字、數數……有時,我還像當年馱他們爸、媽那樣,把他們馱在自己的頸脖上,美其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陽!
如今,自己雖然已是年逾花甲,可身心絲毫不覺得老邁。
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增添了我的情趣,鍛煉了我的身心,使我活力依舊,心態年輕……熟識我的人都戲稱我是“常青樹”。好一個雅稱,我打心眼里喜歡——
常青樹,樹常青,
白首童心志青云。
但愿夕陽無限好,
何須惆悵近黃昏。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