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琳
乳腺癌是現代女性最常見、最多發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約有120萬婦女被確診為該病,并有50萬女性因此而死亡。即使頭戴鳳冠的“第一夫人”,有時也難幸免于難。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婦女把乳腺癌防治變成了一項強大的社會政治運動,包括前第一夫人貝蒂·福特在內的乳腺癌患者(她1974年動過乳腺癌手術),抱病走到公眾中間,成功地激起了人們的理解、同情和資助。另一位美國總統里根的夫人南希,1987年患上乳腺癌后,不得不切除了乳房,但她在與疾病的斗爭中表現出泰然處之的優雅風度,之后,在陪伴患老年癡呆癥的里根于2004年走完了人生之旅后,她依然獲得美國民眾的愛戴。
近年來,“第一夫人”挑戰乳腺癌的舉動也令世人關注。不久前,英國前首相夫人謝莉·布萊爾和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什,便一起參加了由美國乳腺癌基金會和英國關照乳腺癌組織共同發起的,在美國乳腺癌基金會所在地達拉斯市舉行的籌款活動,表示要聯手向危害婦女生命的乳腺癌發起挑戰。
其實,乳腺癌并非是不可戰勝的!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1976年就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并先后兩次做了乳房切除手術。然而,她面對疾病卻能泰然處之。她每天于黎明時分起床,做一個小時的禱告。1996年,宋美齡在答記者問時說過:“上帝讓我活著,我不敢輕易去死,上帝讓我去死,我決不茍且地活著。”2003年她在美國去世,享年106歲,一生跨越了3個世紀。而“文革”中遭受非人迫害的劉少奇夫人王光美,1989年因乳腺癌手術后腫瘤轉移而再度手術,這使她的健康受到很大影響。然而,王光美并沒有向病魔屈服,而是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堅持動靜結合,讀書、看報、做筆記是每天必行之事。她說:“‘病須書卷作良醫這句名言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講的,也是他的實踐總結。陸游一生仕途不平,終身坎坷,然而他與書作伴,活了85歲。我是一個癌癥患者,可我偏偏不相信患了癌癥就等于死亡。我要確立戰勝癌魔的信心、決心、恒心。”她這么說也這么做了。王光美享年85歲。
至于李宗仁夫人郭德潔女士之死,則有令人哀嘆的悲劇色彩。據資料記述,抗戰期間,郭德潔就發現自己的乳房上生了一個“小瘡”,當時出于身份地位,她不愿讓醫生診視其“敏感”部位,僅僅自行涂抹清涼油以止痛癢,結果使初發的乳腺病灶未能徹底治愈,成為日后的隱患。后來,她為了能永葆青春美,又自行注射雌激素。當時曾有醫學專家勸告她,經常使用雌激素有致癌的危險,而她卻不屑一顧。1949年,國民黨政府倒臺,李宗仁攜同郭德潔開始了旅居海外的生活。至上世紀60年代初,她發現原先的乳瘡病情加重。才到醫院就診。當確診為早期乳腺癌并決定采用手術和放射治療措施時,她又因害怕影響體態美而拒絕了手術,失去了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這種方法對乳腺癌治愈率高達80%)的寶貴治療時機。時隔兩年后,她的乳腺病再度惡化,不得已才做了手術治療,而此時乳腺癌已經擴散。1965年7月,李宗仁、郭德潔從美國返回中國。1966年新春剛過,郭德潔隨李宗仁到廣東、廣西參觀,但3月上旬,郭德潔病情突然惡化,昏迷不醒,經檢查,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到肝臟合并了肝癌、肝昏迷,雖全力搶救,但終于回天乏力,當月即在北京醫院去世。分析郭德潔女士的患病誘因、病情發展、治療經過和結局,都與她本人初患病時的疏忽,以及沒有及時接受治療有關,這方面留給人們的教訓,是相當深刻的。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