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俊英
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往往過多的強調智力因素的作用.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由于各種社會和家庭等原因.使得學生厭學情緒加重.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情感,引起學習動機,增強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已成為教育教學中的當務之急.如何發揮興趣這個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以下幾點是本人的膚淺體會:
一、調動和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積極性的內部驅動力.一個生活在貧困農村的學生有“跳出農門”的動機;一個立志搞創造發明的人,他會對物理學科感興趣;一個立志當文學家的人,他肯定愛好文學.也就是說,當學習的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標時,便形成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習動機也是在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有正確學習動機的學生,學習熱情高,專心致志,有克服各種困難的堅強毅力,他的學習態度會始終如一.相反.而對于一個沒有特定的學習目標,缺乏正確學習動機的學生,遇到困難常常失去學習的勇氣和力量.學習動機決定著學習的目的,而學習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學習動機.對物理學而言,揭示自然界的奧秘,科學地研究自然界各種事物的規律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目的.這個目的可能是由將來出人頭地的動機激發而產生的.也可能是為將來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科技服務的動機而產生的.不論哪一種動機的激發都會引發極大的學習興趣.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是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顯得舉足輕重.有的學生由開始喜歡物理到最后厭惡物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南于老師沒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上課提問少,語言陳舊、啰嗦,演示實驗可見度低,課堂安排千篇一律等,都不利于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可見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上起主導作用,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二、抓住機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興趣
新學期開始初二學生剛接觸物理,是學生學習興趣最濃厚、最高漲的時候,他們對物理感到神秘、好奇.我們如果能抓住這個大好時機來誘導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上好開學第一節,安排有趣的實驗,如演示土火箭.硬幣隱現,慣性實驗.針對有的學生被“麻”過電而產生怕電的心理,教師站在干燥的椅子上.用手觸摸火線,讓學生用測電筆觸及教師的腳或頭發,電筆都發光.而教師卻安然無恙.平時上課多演示實驗,如演示課本中的“發展空間”的“小實驗”或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體驗經過艱辛的腦力勞動之后的歡樂,感受到駕駛知識的樂趣.
三、設計創新課堂,強化和維持興趣
要維持學生原有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大膽創新,利用好教具和課本中的“物理在線”等多媒體教學達到聲、色、形、情并茂.不斷變換新教具、新掛圖等,盡量讓學生有機會動手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通過概括、歸納、類比、排列、分析綜合找出規律,形成系統的知識,以更新的面貌出現,使學生長期保持濃厚的興趣.如把浮力的計算歸納為稱量法、壓力差法、公式法、平衡法.電壓與水壓、電流與水流的類比,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對比等.設計好每一節課,概括、歸納好每一個知識點,有利于強化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情感激化,支持和鞏固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情感的應用,注意師生情感共鳴的潛移默化作用,注意對學生心靈震撼的激勵作用.“用情感來激發人,好像磁力吸鐵一樣,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鐵,絲毫容不得躲閃.”這極其深刻地揭示了情感激勵對人們心理引力的作用,在教學上是一種開發智力的教學藝術.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除了課堂45分鐘外,課余時間要多與學生接觸和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環境和家庭狀況,多關心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愛,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隔閡.由于遺傳、環境、家庭教育不同,不同學生的心理發展也不同,應注意對學生的個體進行個別教育.促進個性發展.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間感情溝通,相互信賴,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識的信息.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以長期支持和鞏固.
心理學家認為:就正常人而言,先天的智力是沒有多大差別的.而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調動、培養和激發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得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發生不同的變化,最終影響了智力的發展.為此.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和培養,充分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課堂教學與家庭教育.課外活動與學生情感的調節密切配合,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以充分發揮,無疑對我們的教學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