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民
一、“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提出
1、現狀:目前,部分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采用的課堂教學方式仍是以教師為中心,對教材中的內容“就事論事”,沒有給學生的“自學探究”提供足夠的時空,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還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傳授知識為本長期以來,數學課堂教學“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應用;重認知、輕情感”,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自主發展能力差。
(2)解題思路不靈活。解題教學過于追求模式化、程序化,“注入式多,啟發式少”,導致學生思想僵化,思維發展停滯。
(3)學生以被動性學習為主數學課堂“重教、輕學”,教師滿足于“一講了之”,學生滿足于“一聽了之”。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學生參與不深人,教學過程比較封閉。把學生當做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被動學習的情況普遍存在。
(4)教師包辦代替一切。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探討交流少;教師的活動占時多,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少。教什么,怎樣教和整個教學過程都由教師事先設計好,甚至連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如教師的每一句話,學生應該怎樣回答,都要和教師預先設定的一模一樣,一有超出,教師立刻拉回來納入預定的軌道。
2、時代呼喚:“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新型產業群迅速崛起,同時帶動了其他產業蓬勃發展,將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一方面知識經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它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勞動者素質不能滿足經濟結構的變化,否則就找不到自己的崗位。”在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只有不斷自主學習,不斷探索創新,才能始終掌握自己命運的主動權,自學探究、終身學習能力將決定一個人的生存。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是創新性教育,而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然而,目前這種數學課堂教學狀況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以新的教學模式。
二、“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
數學課“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以教育教學規律、方法為依據,以學生的自學探究為特征,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這種模式的提出,旨在進一步優化教與學的關系,構建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體系,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主動去追求、主動去獲得,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構成
數學課“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以自學探究、合作學習為主線。該模式把教學活動過程劃分為五個階段:導趣激疑、自學探究、合作議疑、質疑解惑、深化提高。
其中,第一階段的導趣激疑是為達到認知目標的情感準備階段;第二階段的自學探究是向認知目標前進的探索階段;第三、四階段的合作議疑、質疑解惑是認知目標的實現階段;第五階段的深化提高是認知結構改組階段。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思想。
四、“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數學學習并非是一個對教師所授予的知識被動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習者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基于這樣的觀點,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建構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教師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自主學習、主動發現,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
2、“主動學習”理論
波利亞提倡的“主動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任何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為了有效地學習,學生應當在給定的條件下,盡量多地去發現要學習的材料。
3、“再創造教學”理論
荷蘭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提出的“再創造教學”理論認為,數學知識既不是教出來的,也不是學了來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即由學生自己把要學的東西去發現(即“再創造”)出來。因此,學校的教學必須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來主動獲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進行再創造的方法。
4、問題解決教學的教學論
問題解決教學的教學論主要包括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該理論的核心思想:一是貫徹激勵教育思想,加強數學知識形成過程和實際應用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意義;二是通過問題劃分,優化組合數學知識,加強數學結構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通過問題系列引導學生開展探索式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堅韌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質;四是利用經驗材料的數學化,數學知識的邏輯化和數學應用三個過程中的邏輯思維因素,全面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形式邏輯思維等,優化思維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五是利用問題解決層次和分組合作學習形式,貫徹落實因材施教原則,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數學學習質量。
五、“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構建所遵循的基本原則
1、民主和諧原則
大量的心理學實驗成果表明;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期待、寬容,教學氛圍的民主、寬松、和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學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萌發創造動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
2、合作學習原則
合作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而“自學探究、合作議疑”,既要求發揮學生個體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要求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師生之間的平等交往或角色互換,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學生自學探究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3、學會學習原則
知識經濟打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要求建立終身學習的學習化社會。這就要求我們改變現有的學習觀,即學習目標要從“學會”轉向“會學”。因此,在數學課“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中,知識學習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策略的手段。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強調“自學探究”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只注重于簡單地獲取結果;要強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形成探究性的學習方式,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4、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是師生(或生生)雙方“如何教”、“如何學”
的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因此,首先要擺正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體認識過程,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操作和實踐(自學探究)才是有效的。教師可以以各種方式(如設計帶有啟發性、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學探究,問題讓學生提,方法讓學生找,錯誤原因讓學生說,方法與規律讓學生歸納,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點撥、引導。
六、“五步自學探究”教學模式的程序實踐
數學課“五步自學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創設教學情景為基點,以培養學生自學探究、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來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過程的。它的基本程序是:
導趣激疑←自學探究←合作議疑←質疑解惑←深化提高
第一步“導趣激疑”是教學的起始環節。這一步要求教師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聯系教材特點和教學要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把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
第二步“自學探究”是教學的中心環節。這一步要求教師立足于面向全體學生,組織學生獨立學習、自主探究;圍繞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深鉆、多思、善問。教師要注意調控學習過程,啟發學生運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要求做到“五會一敢”(即會讀、會說、會想、會問、會做,敢于標新立異,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優良的學習品質和創新精神。
第三步“合作議疑”是教學的交流理解環節。這一步是學生交流評議自學探究的情況,合作探疑、議疑、解疑,以完善對知識的理解,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第四步“質疑解惑”是教學的深化環節。這一步主要是再次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學探究、合作議疑的成果,并對疑難問題進行再研究、再剖析,發表見解,內化知識,掌握方法,形成正確的結論,使學生將自己原有的知識與新的知識聯系起來,建立一個新的知識結構網絡,從而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主體意識。
第五步“深化提高”是教學總結、升華環節。這一步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一方面對學習內容進行簡要概括、總結歸納;另一方面指導學生發現、領悟規律,如教材有何特點,自己運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通過什么途徑,怎樣獲得知識,運用這些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等等,使學生再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繼續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此基礎上,教師精心設計一些具有典型性、啟發性、思考性、綜合性的練習題,指導學生將自己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并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