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維
語文教學如何走近魯迅?鄧彤
魯迅,已然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魯迅作為語文課程內容之不可缺的要素,早已得到多數教師的認同。但是,中學生閱讀魯迅又顯然有別于成年人。中學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如下問題:如何選擇適合中學生實際的文本?如何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如何選用得宜的教學方法?
2008年4月19日,在中學語文教學界享有盛譽的“新語文圓桌論壇”在浙江紹興魯迅中學舉行了主題為“走近魯迅”的學術研討會。會上呈現的幾堂觀摩課使與會者對魯迅作品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我們也據此特別策劃了“魯迅教學”專題課例。相信本次論壇的部分課例與教師點評,以及上海語文名師徐振維先生的《祝福》實錄片段,將使我們對魯迅教學的思考不斷走向深入。
紹興魯迅中學語文教師沈春松、蔣平、余詩明等為課例整理及點評提供了諸多幫助,特此致謝。
(本課教學共用三個課時,第一課時預習課文并提出問題,第二和第三課時師生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師:有同學說,魯四老爺并不兇狠。我們現在來看看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家受到怎樣的對待?
生:魯四老爺看不起她。
師:你的根據是什么?
生: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
師:對,“皺了皺眉”,是討厭她。在封建社會里,男的死了,輿論往往歸罪于妻子,什么掃帚星,白虎星,克死丈夫。魯四老爺第一次見到祥林嫂就歧視她。到魯家后,祥林嫂還受到怎樣的對待?
生:她做工絲毫沒有懈怠……魯四老爺家沒有添短工。
師:為什么你把原文中“添短工”前面的“竟”字省掉了?這個字略掉好。還是保存好?
生(部分):不略掉好。
生:不能省掉“竟”。因為以往過年都是雇短工的。
師:因為雇到祥林嫂“竟”可以不添短工。說明祥林嫂的勤快勞累,也說明魯四老爺對她剝削的深重。……她第二次到魯家情況怎么樣?請一位同學讀“當她初到的時候”直到“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哪些詞語突出了祥林嫂的苦難生活?
(生朗讀,教師為讀錯的字正音)
師:讀得很清晰。請舉例回答問題。
生:只是暗暗告誡四嬸。
師:“告誡”和“告訴”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你注意到這個詞?
生:“告誡”帶有警告的意思。
師:說得很好。這說明不是一般性地告訴四嬸。你再舉個例子。
生:祭祀時可用不著她沾手。
師:噢,水平還挺高的,注意到“沾手”這個詞。如果換了“幫忙”或“插手”行不行?好不好?(一生插話,對他)你來說說。
生:“沾手”有一點點也不能碰到的意思。魯四老爺歧視她。
師:這段話還有什么語言說明魯四老爺對祥林嫂的摧殘?
生:“否則,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
師:為什么你把“不干不凈”讀得很重?
生:他認為祥林嫂已經死了兩個男人,這就不干不凈。
師:封建道德觀念認為婦女應該從一而終,再嫁就要受歧視。何況死了兩個丈夫。“不干不凈”是帶有人身侮辱的。又說她是敗壞風俗的,“似乎很可憐”。“似乎”就是并不見得真可憐。不值得同情、敗壞風俗、不干不凈,這就是她第二次到魯家受到的對待。
(節選自《名師授課錄·高中語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