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的兒童心理復建——生命教育的原點王欣
也許,最能讓我們感到悲傷的,就是無力感。這些天,我們一直充滿了無力感。這些無力感來自天威難測的大自然。汶川地震之后這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慢慢從各種糾結的情感與觀念中掙扎出來,你發現,無論如何,只有真正的做些什么,才能擺脫那些無力感。
在某些特定時期,不同的觀點和聲音應該暫時放到一邊,以實際行動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最被需要的。當你在為了災民祈禱的時候,你也在為自己祈禱,當你做出了什么事情的時候,那也是為了拯救自己的心靈而做。
在宏觀面前,我們更容易感受到細碎的無力。一切宏觀都是由微觀的碎片所組成。我們既不能跑到前線去做志愿者,也不可能丟下手里的工作成日列著新聞哀嘆,面對如此浩大的劫難,說實話,些微人力恐怕都很難改變什么。莫以善小而不為,不如讓我們從最細微的小事入手來體現自己的點滴能量。作為一本親子雜志的編輯,我們在這幾天不停歇的思考:災區的孩子,我們能為你們做點什么?你們現在又最需要什么?我們現在做的能不能讓你們暫時推脫一點大自然帶給你們的莫大的恐懼。
孩子,多想親手擦干你臉上的淚水。而我們現在只能讓你們知道:死亡是冰冷殘酷的,但,死亡無時不在提醒我們生的意義。請你相信,人生是有意義的并值得我們驕傲自信的一直走下去……
編輯林小淼王欣朱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