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超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經歷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國人仍然心有余悸。是不是想給自己的家庭加一個“震”不壞的“保險鎖”呢?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舊事重提,保險可以給你減小損失,保險賠償也可以起到彌補家庭或個人需求的作用,成為災難過后自救的最直接依靠。
我們曾經討厭保險行銷人員的嘴臉,曾經討厭他們一次又一次的不速之行,而現在我們需不需要重新認識保險這個行業呢,與其這么說,不如說重新認識自己的生命尊嚴更合適。
有一句話說得好,我門打不過的,我們可以躲起來,如果還躲不過呢,就只能做好最壞的打算了,未雨綢繆。
據小編了解,大部分人身保險產品將地震列為理賠范圍,但是,為房屋和車等家庭財產尋求保障則比較困難。在財產險條款設計上,除了部分產品附加了地震險外,地震多被作為除外責任,即使投保人為房屋選擇了附加地震險,一旦遇到地震災害,房屋和室內財產受損,保險賠付也還是有很多局限。
家財險——雖保天災但地震除外
針對家庭財產在自然災害或意外中遭受的損失,各大保險公司都設計了“家庭財產保險”。該險種可以對火災、爆炸,雷擊、臺風、龍卷風、暴風、暴雨、洪水、雪災、雹災、冰凌、泥石流、崖崩、突發性滑坡、地面突然下陷;飛行物體及其他空中運行物體墜落,外來不屬于被保險人所有或使用的建筑物和其他固定物體的倒塌等意外災害帶來的家庭財產損失予以理賠。但是,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將地震災害設在免賠范圍之內。
地震涉及面太廣,賠償金額也超過了保險公司的理賠能力,因此,才將其設置在除外責任中。據悉,目前,僅有大地財險有涉及針對地震災害造成城鄉居民房屋損失的險種,而且在企業財產險中有一個附加險是地震。
小編手記——隱患常在保險很重要
據有關統計顯示,世界發達國家家庭財產保險的普及率已達70%,但我國目前的家庭財產保險覆蓋面不到10%。有財險專家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了自有產權的房屋,但是,他們對于家庭財產的保護意識卻仍然非常淡漠,還沒有意識到需要通過保險來轉嫁火災、洪水等自然災害的風險。另外,上班族出外期間,家中的財產往往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態,經常有發生因家電設備短路、漏電、煤氣泄漏引發火災和爆炸;水管、供暖管道破裂導致家中一片汪洋的“事故”,受災者的財產損失只能自己承擔。
家庭財產險仍是普通家庭不可缺少的避風港
有保險專家表示,雖然在地震方面,家財險不能提供保障,但面對各種各樣不可預知的天災、意外,家庭財產險仍是普通家庭不可缺少的避風港,通常不足百元的投入,就可享受近10萬元的保障。另外,家財險附加險,還可以使家庭保障更加全面,比如有盜搶險、門窗鎖惡意破壞損失險、現金金銀珠寶盜搶險、水暖管爆裂險、家庭住戶第三者責任一切險等。
地震傷殘身故可獲賠人身險
到底投保哪些保險可以獲得賠償呢?保險專家表示,大部分人身保險都未將因地震引發的保險事故列入除外責任條款,也就是說,因為地震造成的傷殘、身故,壽險、意外險都可以提供賠償。具體來看,能對地震“負責”的險種包括:壽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壽險等),個人意外傷害保險、個人意外醫療保險、旅游意外險、專門針對少兒的學平險等。
其中,除自殺、斗毆、犯罪、戰爭、核輻射等原因外,人壽保險會對大多數情況下被保險人的身故進行賠償,其中包括地震、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而個人意外傷害類保險則是針對意外事故導致的被保險人身故、殘疾、下落不明等進行賠付,一些險種還可對因意外傷害住院治療產生的醫療費用進行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