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模
摘要:目的:觀察推拿結合中藥內服治療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IntervertebralDiscProtmsion,LIDP)臨床療效。方法:將100例急性LIDP患者隨機分為推拿結合中藥內服觀察組與單純推拿對照組,每組各56例,對兩組患者進行疼痛程度評分及臨床療效評定。結果:觀察組所采用的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比能迅速緩解腰腿疼痛癥狀,并能提高臨床治愈率。結論:推拿結合中藥內服治療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明顯減輕其疼痛癥狀和提高臨床療效,在臨床上進行推拿治療急性UDH時有必要配合中藥內服以增強療效。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推拿療法中醫藥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protrus,LIDP)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為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HDP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同時也給社會勞動生產力造成很大損失。目前對其治療多采用保守療法,而保守治療又多采用非藥物療法如中醫針灸、推拿和現代物理治療手段等,這些方法療效確切,但對中藥內服法這一傳統治療手段似乎有淡化趨勢。事實上,中藥內服法對于緩解急性LIDP腰腿疼痛癥狀具有較好的療效,既“簡、便、廉、驗”,又無西藥激素類脫水消炎藥物之副作用。基于上述想法,作者于2004年2月-2007年9月期間試行在推拿療法的基礎上增加中藥內服法治療急性LIDP患者50例,效果理想,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參照胡有谷編《腰椎間盤突出癥》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如下LIDP診斷標準:①有腰部扭傷、慢性勞損及慢性腰痛史,發病前有感受風寒濕病史;②常發于青壯年;③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壓增加(如咳嗽)時疼痛加重;④脊柱不同程度側彎,腰椎生理弧度變淺或消失,病變部位椎旁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⑤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減弱;⑥X線檢查脊柱側彎,腰曲變淺或消失,病變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MRI可作為類似病例(如椎管內腫瘤)鑒別診斷手段。將符合以上標準且為急性發作,并排除巨大椎間盤突出或伴有馬尾N壓迫癥狀或出現肌力明顯下降,或合并腰椎滑脫或椎體壓縮性骨折及伴嚴重椎管狹窄或有較大的骨贅,以及婦女妊娠期等,均為本觀察納入對象。將符合上述納入標準的100例急性LIDP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62歲,平均(42.84±10.24)歲;本次發病病程最短1天,最長13天。對照組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4歲,平均(40.33±10.43)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7天。兩組病人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性,有可比性(P>0.05)。
2治療方法
兩組病例都采用推拿療法,觀察組在推拿治療的基礎上另配合中藥內服。
2.1推拿療法
2.1.1放松腰部及下肢肌肉:患者俯臥,術者用掌背法、拿法等放松手法施于腰部兩側及臀部和下肢后外側肌肉3~5遍,再用拇指按揉腰背部兩側膀胱經,時間10min左右。

2.1.2按以下順序行患側(如為中央型僅用直腿抬高扳腿)扳法:①腰部斜扳:患者側臥(健側在下),在下側的上肢抱頭,下肢自然伸直,在上側的下肢自然屈髖屈膝,醫者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趁患者不注意時將腰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兩手同時用力反向扳動,此時??陕牭健翱︵辍币宦?;②被動直腿抬高扳腿:患者仰臥,醫者一手扶住患肢的大腿前側,一手握住患足使之背伸,雙手反方向用力,使患肢最大限度的被動直腿抬高,重復操作3遍;③單腿后伸扳腿:患者俯臥位,醫者一手用力抬起患側下肢,使腰屈加深,同時用另一手掌根按壓腰椎。推拿療法每天1次,每次約15min,7次為1個療程,中間休息3天,再繼續下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2.2中藥內服方選身痛逐瘀湯:當歸15g,川芎、桃仁、紅花、秦艽、羌活、地龍、沒藥、牛膝各9g,甘草3g,如見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15g。水煎服,每天1劑,共服7劑。
3觀察結果
3.1疼痛評分采用腰腿部疼痛程度作為觀察指標。疼痛評分方法采用國際通行的、公認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法),即采用一長10cm的游動標尺,兩端代表疼痛的極限,一端標為“0”表示無痛,另一端標為“10”表示劇痛,讓病人理解有關VAS的概念、用法和意義后,當移動標尺在自己疼痛的位置時,醫生即可在尺子的背面看到具體數字。所有病人在入院時及治療7天及療程結束后分別3次接受腰痛程度評分。觀察組與對照組疼痛評分比較見表1。
3.2臨床療效參照療效標準制定如下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直腿抬高在700以上,能正常生活及工作;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直腿抬高在30°~70°,能從事輕體力工作;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直腿抬高在300以下,不能堅持工作。治療結果:觀察組50例中,治愈31例,好轉16例,無效3例;對照組50例中,治愈16例,好轉29例,無效5例,兩組總有效率比較(94%,90%;X2=0.543,P=0.461),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兩組治愈率比較(62%,32%;X2=9.033,P=0.0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4討論
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記分均下降,提示兩組所采用的治療方法均能改善疼痛癥狀;但觀察組治療7天后,即經過中藥內服后,其疼痛記分與治療前相比及其與對照組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提示觀察組所采用的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比能迅速緩解LIDP患者的腰腿疼痛癥狀。從對臨床療效的觀察可以看出,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觀察組所采用的治療方法能提高臨床治愈率。
現代醫學認為,急性LIDP的主要病理變化是由于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和刺激神經根,從而引起繼發無菌性炎癥,使神經根部腫脹、充血和發生炎癥反應,故而出現下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使患者出現腰部活動受限及行走不便。推拿時在脊柱兩側膀胱經及臀部和下肢后外側進行手法治療,可以緩解腰背部的肌肉痙攣,改善腰及下肢部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促進局部炎性物質的吸收,有利于消除無菌性炎癥,減輕神經根周圍組織的化學刺激;運用腰部斜扳法,可以調整腰椎后關節的力學平衡關系,改變髓核與神經根的相對解剖位置關系,起到松解粘連的作用;被動直腿抬高可牽拉坐骨神經,達到松解髓核與坐骨神經根之間的粘連作用;后伸扳腿可以增加椎間盤后方的壓力,從而迫使向后突出的椎間盤向前回納。因此觀察組單純采用推拿法同樣能起到較好的臨床療效。急性期LIDP患者多以腰部疼痛及腰腿行動不便為主癥,中醫學認為此癥多屬寒濕困阻或瘀血阻滯,致局部氣血瘀阻而不通則痛,故治當祛濕通絡、活血化瘀。身痛逐瘀湯中之秦艽、羌活、地龍能祛濕通絡宣痹,當歸、川芎、紅花、桃仁能活血化瘀止痛,沒藥功專止痛,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調和諸藥,全方相伍,正好切中急性LIDP之病機,因此觀察組在推拿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身痛逐瘀湯內服,能迅速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和提高臨床治愈率。